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2023-03-30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奋发有为 交出人民满意答卷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上)

 

  3月29日上午,长治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隆重开幕,代市长陈向阳代表市人民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关注。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也是长治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在对2022年的回顾中,政府工作报告以“里程碑意义”概括了去年一年的工作。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砥砺奋进,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监测排名处于全省前列。

  数字记录发展历程,见证奋斗成果。让我们通过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一组组数字,一起重温长治过去一年高质量发展成果。

 

  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新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04.8亿元、增长7.2%,总量、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亿元,达到310.5亿元、增长38.6%,增速创近15年之最。

  ●工业经济全省第一

  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全省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51.8%、全省第一;制造业增长23.7%,占工业比重26.8%,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50.7%,制造业主导型经济发展步伐加快。

  ●能源保供坚定有力

  全市煤炭产量1.71亿吨、增长8%,总量占全省的13%、全省第二。发电量增长18.9%,外送电量增长31.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22%。

  ●市场主体逆势增长

  全市市场主体数量增长27.9%、净增6.9万户,总量达到32.6万户。新增涉税市场主体8.4万户,占比全省第一。以此为牵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连续三年考核全省优秀。

  ●创新发展跻身国家行列

  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户,总数达到133户。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0户,总数达到264户。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75家,成为全省重要区域创新中心和创新高地。

  ●海绵城市建设全国优秀

  完成21条道路雨污分流改造,海绵化达标区域占到建成区三分之一。漳泽湖东岸生态修复与保护综合治理工程入围中国“全域海绵”典范项目案例。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获全国A档评价(全国仅5个),被住建部、水利部、财政部三部委通报表扬。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41113元、增长6%。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437元、增长7.5%,增速全省第一。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13.2%,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 回眸2022 主要做了八个方面工作 

 

  全力推动经济平稳增长

  ●顶格执行国家和省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制定我市稳经济政策43条、接续政策26条、加快复工复产和促进服务业复苏措施36条,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缓税缓费91.4亿元,兑现各类奖励资金11.2亿元。

  ●发放各类消费券3.9亿元。

  ●全年累计实施项目2135个,争取上级项目资金77.9亿元,完成固投948.4亿元。出台促进投资奖励办法,招商项目当年签约当年开工率91.9%,全省第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83.7万亩,粮食产量24.8亿斤,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一季双收,粮食生产受到全省通报表扬,“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省考核优秀。

  ●新培育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新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48个、“有机旱作·晋品”7个,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完成581.7亿元、增长36.6%,综合排名全省第一。

  ●建设“四好农村路”527.9公里,完成改厕3.8万座。成立全国首家市级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协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3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到56%。乡村振兴示范创建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

 

  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因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力度大、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成效突出,第五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

  ●建成4座智能化示范煤矿,16座省级绿色开采试点矿井,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0%。18个光伏、4个风电项目高效推进,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25.7%。

  ●增加4.5亿元产业转型发展基金,着力培育打造10条新兴产业链、24家“链主”企业,加快建设100个重点工业转型项目,振东制药被确定为全省现代医药产业链“链主”企业,平顺“上党中药材”入选首批省级重点专业镇。

  ●省级以上开发区达到13个,数量全省第一。“三个一批”签约开工率、开工投产率、投产达效率分别达到98.3%、60.2%、100%,综合排名全省第一。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9.7%。

 

  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

  ●成功申报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城市。重污染天气比例降至0.27%,大气环境综合指数稳居“2+26”城市前列。24个国省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95.8%,国控断面水质优良率稳定达到100%、全省第一。

  ●高标准推进滨湖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沁河源头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太行山、浊漳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完成营造林23.2万亩、水土保持治理45.5万亩。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有序实施碳达峰长治行动,万元GDP能耗降幅完成年度任务。

 

  持续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9%,增速全省第三。

  ●评选太行山居21家,新创建3A级景区6家,A级景区达到24家,太行一号旅游公路300公里主线贯通。

  ●开行中欧、中亚5趟国际联运货物列车,交通运输及仓储物流业营业收入增长12.9%、全省第一。

  ●率先成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为5600多家企业办理首贷续贷162亿元,组建全省最大市级担保公司,担保总额达到36亿元、增长86.6%,受到省政府通报表扬。

 

  大力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稳步推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全面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义务教育“双减”成果受到教育部好评,基础教育改革经验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成立全国首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税务服务站”,推动企业吸纳退役军人5226人。技能培训6万人,新增城镇就业4.67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覆盖率超过95%。房屋产权登记确权颁证“清零行动”基本完成,25.15万套房屋登记领证。

  ●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保持“双下降”态势。

 

  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

  ●开工改造141个老旧小区、88条背街小巷,对11条市政道路和3条城际快速路开展架空线路集中整治,天晚集片区、长丰片区(一期)棚户区改造回迁安置全面完成,北寨、小常、上韩3个片区改造顺利推进。

  ●安阳互通建成通车,国道环线自由流收费正式运营,208国道全市域一级公路改造全线开工。

  ●调整理顺上党、潞城、屯留三个区的财政、规划和土地管理体制,“一城四区”同城化发展步伐加快。

 

  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清廉长治”建设。

  ●全省率先实现“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率先上线“三晋通”县级服务模块,116个事项实现“云上”跨省通办,市县两级行政审批事项网办率达到99.3%。

  ●建立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和“7×24小时”电子政务超市,政府投资类、企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分别压缩58%、68%。

  ●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大力支持政协参政议政,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57件、政协委员提案396件,办复率100%。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