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来自娄烦县娄烦镇康宁社区治理的观察

2023-11-15  来源:山西日报  编辑:路璐

  冬阳斜照,群山苍翠,涧河穿城而过。这些年,这里不断上演着有关易地扶贫搬迁的精彩故事,集中安置点在涧河岸边拔地而起,山里娃背着新书包走进了县城的学校,“村头汉”在城里找到新工作……

  近年来,娄烦县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不断扶持壮大特色产业,提升安置区配套设施,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健全社区治理体系,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

  稳政策重管理 让群众走出来

  冬日的涧河南街,行人往来不断。这里曾经“水从脚下流,荒凉让人愁”,挨着县城却享受不到区位红利。如今,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康宁社区坐落于此,人多了、景美了、生活便利了。

  康宁社区覆盖御景苑、丽泽苑两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涉及娄烦镇、静游镇、杜交曲镇3个乡镇686户1996人,其中脱贫户521户1578人,监测户32户64人。

  从土窑洞到电梯楼,水电通到屋内,易地搬迁群众住上放心房。强建兵原是娄烦镇小泉沟村村民,现居住在丽泽苑小高层。“以前在村里时,遇上阴雨天,总害怕雨水冲坏房子、影响用水用电。现在好了,我们的房子很结实,根本不用担心天气变化!”看着太阳光照着自家窗户,他眉头舒展。

  走进丽泽苑,环境整洁卫生,垃圾有环卫工人负责清理,小朋友们可以在宽敞的小区广场嬉戏玩耍,老人们闲暇时在树影下围坐下棋。

  搬迁户到了安置点,社区运行也得有保障,物业费贵不贵?丽泽苑居民王为强算得仔细:“娄烦县城物业管理费标准统一,都是每月0.65元/平方米。我家90平方米,每年物业费也就大概700块,还算便宜。”

  易地搬迁,是脱贫群众获得如今美好生活的关键。

  2016—2017年,娄烦县启动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至2022年,娄烦县共5个乡镇25个自然村进行了易地搬迁,搬迁人口达1677户4105人。

  “全县有9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包括回购存量房、统规自建房和分散安置房这三类。其中,县城回购存量房4个,共安置903户2458人;乡镇统规自建安置点5个,共安置381户841人;分散安置393户806人。”娄烦县农业农村和水务局(乡村振兴局)副局长高文辉介绍。

  压路机驶过康宁社区门前的街道,水泥车入场,碎石、钢筋逐渐平整,一条崭新的沥青道路即将完成。“这几天县里正进行地下管道翻新修复工作,康宁社区在这一批次的惠民工程项目中。”眼看脱贫群众的居住环境越来越好,娄烦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组组长景江波满是欣慰。

  建阵地强班子 让服务提起来

  康宁社区常住人口1632户4902人。居民多、辖区大,社区管理一直是一个难题。转变来自党组织的建立。康宁社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社区直管党员48人,“两委”班子健全,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实现“一肩挑”。

  2021年10月,高伟担任康宁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

  “有了党组织,小区治理大不一样。党支部经常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清扫小区垃圾、清理污水,排查安全隐患。”康宁社区居民阴丹丹说得起劲,“我们小区现在垃圾分类、路面整洁,是‘五好’社区哩!”

  高伟是个95后,却对社区治理有很深的认识。他说,小区治理,做和不做是两个样;有没有党组织,更是两个样。针对康宁社区易地搬迁脱贫户人数众多的现状,高伟积极带领社区党组织落实融入发展政策。

  去年,一场业委会选举活动让康宁社区格外热闹。业委会成员按比例分配,易地搬迁户顺利进入小区管理群体,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加强。

  康宁社区不断建立健全党组织体系,组建小区党群服务站,将常住党员管理纳入安置点党组织;分类提供代办服务,建立便民帮办代办岗,结合抓好搬迁后续工作,根据群众意愿和代办事项需要,采取委托授权方式为搬迁群众提供申请、证明等代办业务,解决办证办事“两边跑”等问题。

  早上8点半,网格员李洋准时来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打开电脑,查看最新政策文件,开始一天的忙碌。“我的工作主要是与县委政法委对接,排除社区安全隐患,把党组织延伸到邻里间、队伍聚集到邻里间、资源下沉到邻里间、矛盾化解在邻里间。”她说。

  阵地打造好,资源自然来。通过加强组织引导和政策扶持,娄烦县积极拓宽易地搬迁脱贫群众增收渠道,在康宁社区旁边规划建设2500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及3200平方米的一体化服务中心,计划将对外招租收益用于搬迁群众分红。预计项目建成后可提供近百个就业岗位,吸纳搬迁群众入驻农贸市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抓就业促文卫 让资源沉下去

  中午时分,丽泽苑社区食堂食客众多,大师傅起锅、颠勺、浇汁,不一会儿,一盘香气扑鼻的菜品被端上餐桌。“自从5月份开业以来,这边的生意就很好。”社区食堂负责人乐呵呵地说。

  大锅蒸汽升腾,魏俊仙从后厨走出。她今年53岁,是来自小泉沟村的易地搬迁脱贫群众,现在御景苑居住,负责社区食堂面案工作。“以前,我家住在水库旁,打工种地都很不方便。现在到了县城,照顾孙子之余,闲暇时间蛮多,我还有点小手艺,正好可以发挥一下。”她掸掸袖口的面粉,举手投足之间透出利落劲。

  “俊仙姐说得对,现在有平台,我们靠自己一定能让日子越来越好。”尹丽花接过话头。36岁的尹丽花是娄烦镇三元村脱贫群众,也在丽泽苑社区食堂打工。“早上9点上班,每月工资3000块,很满意。”说话间,尹丽花拿起餐桌上打包好的外卖出了门。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几年娄烦县通过开发公益岗位、提供职业指导、开展技能培训等措施,不断提高易地搬迁安置区劳动力就业能力,促进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增收,实现易地搬迁劳动力家庭至少有一人务工。

  易地搬迁脱贫群众收入有着落,医疗、教育设施也要好。

  冯玉林今年68岁,于2018年从杜交曲镇小河沟村搬到康宁社区御景苑。“年纪大了,时不时就要看医生。现在小区配套有卫生室,看病不耽误。”他顺手指了指窗户外的娄烦县医院,“你看县医院也很近。”搬到御景苑后,快捷、方便的就医体验最令冯玉林满意。

  说起自己的小孙子,同样迁自小河沟村的王海奎难掩笑意。“小家伙今年三年级了,聪明着呢!搬来后就进入君宇实验小学,这可是我们县顶好的小学。”王海奎展示着孙子在学校获得的各种荣誉,嘴里念叨着“搬出来才有希望”。

  易地搬迁群众是规模性返贫风险较高的特殊群体。娄烦县对易地搬迁点产业项目优先入库实施;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引进密集型就业企业在安置区落地发展,吸纳搬迁群众就业创业;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建立开放融合现代社区,推动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郭慧聪)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