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监督触角 护航乡村蝶变

——武乡县监漳镇姚家庄村监督治理工作纪实

2023-06-30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仲夏时节,武乡县监漳镇姚家庄村景美人和,一片生机。一条条柏油马路宽阔整洁,路边的白墙上大红字宣传标语异常显眼,改造后群众休闲文化活动广场体育设施齐全,勤劳的人们正在田间劳作……一幅幅优美画面下孕育着新的希望。

 
  “环境变了,村风正了,民心齐了,干劲足了。”村党支部书记姚广驰喜笑颜开。他告诉记者,近两年的变化得益于市纪委监委持续推进的“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对姚家庄村精准治理,选优配强班子,强化基层监督,创新管理体制,美了乡村、富了乡亲,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凝聚强大动力。
 
  选优配强,打造素质过硬“领头雁”
 
  姚家庄村位于武乡县东南部,距县城25公里,下辖5个自然村,全村300户822人,党员39名,耕地面积2600亩,是典型的纯农业小村。但是,由于村党支部长期软弱涣散,村两委班子成员综合能力较低、履职能力不强,群众信访不断,成为制约发展的“病根”。
 
  乡村治,则百姓安。如何治?
 
  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关键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治理工作开展之初,市纪委监委“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小组,专程来到姚家庄村分析情况、把脉问诊、研究对策。武乡县委多次召开专题研判会,推动姚家庄村“三个一批重点村社”监督治理工作走深走实走细。武乡县纪委监委成立了驻村工作专班,深入走访群众、了解村情民意、征求意见建议、建立工作台账,动态分析,定期会商。最终给出的治理答案是:着力打造“班子清廉、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干群和合”的清廉村居。这为破解姚家庄村的问题定下总基调、总目标。
 
  “实践证明,问题多、矛盾突出的村社,往往是因为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基层一些问题反复发生,同样和基层监督没有跟上、没有到位有很大关系,我们要坚持从严从实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
 
  严查微腐败、纠正微权力,是武乡县纪委监委为姚家庄村开出的一剂处方。针对村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武乡县纪委监委严肃查处村干部严重违纪问题,推进该村顺利实现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在换届选举中村两委班子成员进行了大调整,规范了党务村务管理程序,确定了以农产品种植辐射带动乡村振兴的新思路。
 
  在此基础上,“工作专班”和村两委干部组成矛盾化解小组,上门倾听呼声,主动接受监督,收集意见建议、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积极开展“清化收”工作,清理规范合同、化解债务、清收债权到点到位。推进“三员合一”,即由新任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各自然村小组长组成“三资”管理和“三务”公开工作组,推行村民小组议事和“三务”月公开制度,理顺“三资”管理办法,产权明晰、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新格局正逐步形成。“如今,咱们村里是越来越好!”村民们感慨道。
 
  真抓实干,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
 
  姚家庄村以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作为主线,让村两委班子喊出“跟我上”,让更多群众“向我看齐”,推动党员干部做到“一句誓言、一生作答”。
 
  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党员干部分6批次深入到周边县区的先进村学习交流;全体党员观看大型实景剧《太行山》,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全体村民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前方鲁艺旧址等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组织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村组宣讲活动;全体村民参与“爱村日”活动;开展本村新考录大学生表彰奖励活动,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推行党员包户联户制度。每名党员包保5至10户村民,形成“党支部—党员—小组长—村民代表—群众”一张网的网格化管理模式。
 
  创新村民小组议事制度。五个自然村小组长包联本村的村民代表和常住村民,既是网格管理员又是村民代表中的代表,充分参与村级事务决策过程和大事小情,切实解决了自然村没有代言人和发言权的问题。五个自然村都分设“三务”公开栏,对近年来党务、村务、财务进行全公开,确保“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如今,村里的公示栏信息更换及时,成为村务监督的“明白墙”。“无论是重大决定,还是购买办公用品,村里都及时公开,设立意见箱,欢迎村民提建议。”镇纪委书记王新广表示。
 
  从“软弱涣散”到“党建引领”,姚家庄村党员干部拧成一股绳,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加强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和制度建设,确保了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方针政策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谋深谋远,拼出乡村振兴新图景
 
  治理是手段,发展才是目的。当组织机构健全、制度机制完善、基层基础稳固后,乡、村两级干部将目光聚焦在强基础、兴产业、谋未来上,姚家庄村的发展动力越来越足。
 
  清风徐来景色新。昔日破旧的村委会大院修葺一新,宽敞的文化活动场所设施齐全,崭新的田间路蜿蜒而上。加固护坝、硬化道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看得见的改变,随处可见。”村民们纷纷表示,“跟以往乱糟糟的环境不同,如今村子干净整洁,村干部踏实肯干,村里风清气正,大家气顺了、心齐了。”
 
  随着一件件实事的实施,村民们的幸福感与日俱增。“现在的村干部可不一样,做事公道,我们信得过!”村民姚怀新高兴地说,家里有8亩谷子地,由于土地分散不连片,往年的庄稼收成并不乐观,去年村上请来农业技术人员讲解,还免费提供技术、种子、地膜、肥料,学会了种植薄膜谷,如今谷子的产量和品质有了明显提升。
 
  为了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姚家庄村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设立保洁、保绿、护路等公益岗位。村两委不定期开展对五保户、低保户等特殊群体走访慰问,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产业兴则乡村兴。姚家庄村整合农村闲置资源,巩固光伏产业效能;调整种植产业结构,在房前屋后、道路沿线、荒山荒坡种植山楂、梅杏、连翘等经济作物,5个自然村分批次种植葡萄、山楂、梅杏、梨树等经济树种2万余株,对200余亩经济林进行提质增效管护;盘活小杂粮加工车间,购置小杂粮加工设备,围绕有机小米、黑花生和手工挂面三大主打产品,打造区域农产品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积极发展畜牧养殖,壮大黑山羊养殖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的自主创收能力。
 
  “通过发展主导产业,预计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底可达50万元以上,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去年的8000元增加至11000元,增幅达37.5%。”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姚广驰算了一笔经济账。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敢干实干,已成为姚家庄村的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种自觉。在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的过程中,村民收获着喜悦,更升腾着新的期盼和梦想。接下来,姚家庄村将乘势而上、抓住机遇、攻坚破难、真抓实干,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整合农村资源要素,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最大限度激发农村经济活力,为实现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