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把握善治三要素 提升群众幸福感

——武乡县委常委、洪水镇党委书记郭晓方谈基层治理

2022-07-25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在洪水镇,村党支部书记站上讲台当“导师”,网格员在“夜校”学习成日常;在洪水镇,昔日荒山变沃野,带来“绿色”收益……盛夏时节,走进武乡县洪水镇,米槐成荫,丁香绽放,“新鲜事”不断,老百姓幸福感攀升。

  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抓什么?怎么抓?“抓住人、财、制三要素,老百姓遇到问题有人管,诉求有回应,好日子有着落。”在武乡县委常委、洪水镇党委书记郭晓方心中,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就是提升为老百姓创造幸福感的能力。

  管好人,让干部队伍‘活’起来。服务群众谁是先锋?农村干部队伍。郭晓方分析,当前农村干部队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有经验、少理念;有想法、缺办法”,这是当前农村带头人队伍存在的突出短板。为了补齐短板,建强先锋队伍,洪水镇结合镇情实际认真落实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制度,明确了党建工作考核标准和绩效奖惩办法。并将业绩突出、素质较高、经验丰富的支部书记列为典型,纳入镇级“导师”库,邀请村党支部书记走上讲台传授经验、分享心得,用身边人示范引领,在传帮带中激发干事活力。

  村级组织年轻的“新鲜血液”少,这是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亟须解决的第二大问题。郭晓方介绍,为培养一批优秀的后备干部,洪水镇摸排出洪水镇户籍大专以上高校党员毕业生20名,拟定设立高校毕业生流动党支部进行管理培养,鼓励“武乡人留在武乡”,为吸收储备后备人才拓宽路径。

  用好钱,让百姓腰包鼓起来。打造玉石沟村现代农业示范园、窑湾村一带中药材示范园、熬垴村梅杏产业园;实施当城村圈养羊、白和村牧草加工养牛2个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在洪水镇,多种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增加集体经济收益。

  作为武乡县重要的工业集聚地,洪水镇农业发展稍显薄弱,如何真正扛起工业重镇的农业担当?郭晓方将目光聚焦在“沉睡”的荒地上。“我们成立乡镇平台运营公司,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土地流转,因地制宜发展板蓝根、连翘等中药材等农业产业,建立科学的利益链接机制,年底前各村结合实际将集体经济收益分红到位,让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位群众。”郭晓方说:“今年,我们已经流转了2300多亩土地,既解决了荒地闲置问题,又推动资源价值化,带动农民增收。”

  建好制,让乡村治理强起来。一个网格夜校,提高网格队伍素质;两项机制融合,优化网格化用人机制和责任机制,量化管理模式;“三色”动态管理,网格员红黄绿三色榜,提升意识强化服务;“四位”一体平台,积极打造集信息报送、矛盾调处、网格化分析研判、智慧调度平台,推动网格工作智能化;“五员”身份合一,充分发挥网格员作为信息员、宣传员、服务员、矛调员、协管员作用,缩小网格服务距离;六步闭环流程,落实“信息报送→中心受理→集中指派→任务处置→核对反馈→处理归档”工作流程,填补基层治理盲区……这样的“123456”工作法是洪水镇打造网格化服务管理的新模式。

  “我们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在大网格管理基础上,又细化小网格和三级微网格,同时,在各小区成立由业主党员、社区网格员以及小区物管负责人组成 ‘红色’物管会,在各村推动党员联户全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说起精细化网格管理时,郭晓方颇有心得:“群众的幸福感来自扎实的基层社会治理,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创新思路,让基层队伍‘底盘’更稳’、村集体产业更旺、村民收获更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活力。”(贾奕)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