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留区:“三味药”治出行动力

——看屯留区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如何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

2022-06-19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这土地多少年没缴过费,凭啥现在收?”

  自认为“有理”的是屯留区上莲综合服务中心武庄村两户村民。原来,他们耕种了村集体20余亩机动地,连续多年不缴纳费用,以为“无偿使用”理所应当。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开展后,面对收费,他们认为村干部在翻旧账。

  了解情况后,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召开研判会议分析,区里派驻了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纪检、公安、农经、土地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组,同村干部一道深入农户家中,向当事人摆事实、讲依据,表明“现在合同必须规范,如果不补缴费用,就没办法继续承包耕种”。在事实面前,两户村民低下了头,一次性补缴了所有费用,共计1.6万元。

  “说实话,刚开始我们也觉得难,不想干。中心组织开了几次会,先把政策和文件都讲了一遍,‘政策口袋书’人手一份,还制定了路线图,责任分解到每个人肩上、落实到每个人头上。”了解到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对基层稳定、乡村振兴的意义和价值后,武庄村“两委”调整好心态,和区里派驻的联合执法组、中心干部挨家挨户给村民们讲道理、断是非,做思想工作,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最主要的是中心的‘三味药’打消了顾虑,让我们吃下了‘定心丸’。”

  “人心齐,泰山移。”实践证明,想要拿下“硬任务”、啃下“硬骨头”,必须统一思想,必须对症下药。

  作为屯留区西部偏远山区,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各村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不少村“无钱办事”,村干部士气低落,说话没人听、干事没人跟;另一方面,村集体资产“躺着睡大觉”,或者被少数人占用发财,大多数群众增收无门。要壮大集体经济,规范承包合同、收回该收的费用,势在必行。道理都明白,可起初很多村的村干部均没有下定决心去干,一怕得罪人,二怕村情不稳。

  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党委把准脉、开良方,“三味药”祛病灶。“第一味药”算清账目。集体有钱好办事,以每亩土地收费200元给村干部算账,100亩土地合计收费20000元,这笔钱可以解村干部工作中很多燃眉之急。“第二味药”消除顾虑。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党委书记梁书玲承诺,只要按政策办事,出现不和谐现象绝不伤及干工作的人,党委书记承担责任。“第三味药”奖惩结合。拿不下任务,实行绩效考核一票否决制,优秀者则给予一定奖励。

  以此释放一个信号、坚定一个信念: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这场仗非打不可,非赢不行。

  思想统一后,行动势如破竹。通过入户动员宣传、“大喇叭”广播宣传、媒体综合宣传、“流动车”进村宣传等方式,老百姓的思想逐渐形成了共识:机动地是集体的,也是每一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不能被少数人占有,必须有偿发包,每个成员都应该享受红利。

  王家渠村是上莲综合服务中心率先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工作的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干部多次入户走访,天天在“钉子户”家里转悠,老百姓看见了也明白这个事情不是儿戏。“说白了还是看决心,看行动力!”梁书玲说。做到公平公正、有理有据,王家渠村第一个完成了任务。

  “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实际清的是村干部的利益关系,化的是村干部的畏难情绪,收的是老百姓的民心民意。只要用公正办事的决心解决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不愁干不好工作。”梁书玲说。

  一村带头,中心各村协同推进。目前,上莲综合服务中心6个村1689亩新增地源收费工作全面完成,剩余1个村正积极完成扫尾工作;合计清理无效合同452份,化解债务12.5万元,收回各项承包费用41.98万元。

  精准把脉开好方,“三味药”治出行动力。清家底、明账目、增收益,上莲综合服务中心各村集体“腰包”鼓了,村干部腰杆硬了,干群人心思齐,乡村新风劲吹。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