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集体“钱袋子”

——上党区西池乡强化监管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2024-03-11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作为农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的重要物质基础,集体“三资”历来是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我市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如何管好越发厚实的集体“家底”、维护村民切身利益,成为摆在基层干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去年以来,上党区西池乡创新举措,强化资金管理、多维监管、制度保障,努力在事前监督、源头治理方面下功夫,破解了治理问题,维护了群众利益。

  强化资金管理,让集体“三资”晒在“阳光”下——

  村里的集体用房租给了谁、土地承包给了谁、资金用到了哪里,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西池乡在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的基础上,一手抓规范资金审批管理,一手抓非现金结算,实行“一报、三审、三复核”审批制度,织密织牢财务开支“权力笼子”。

  “‘一报’即村级会计报账,‘三审’即包村会计审核、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乡会计服务中心审核, ‘三复核’即包村干部复核、包片领导复核、分管领导复核。通过层层把关,明确乡村两级人员责任,促使账务管理更加规范,责任更加明确。”西池乡党委书记王艳介绍。

  为从源头上杜绝村会计坐收坐支、白条抵库等问题,西池乡采用“零备用金”制度,有效堵塞了资金管理漏洞。将村级现金进行盘点后全部存入银行,需要支付的款项按照相关财务制度要求取得支出凭证,并经“三审、三复核”后再进行拨付,极大地减少了村会计和其他村干部接触现金的机会。

  “我们乡为各村银行账户开通网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增强对村级资金流向和使用的实时跟踪监管。”西池乡会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牛俊卫说。

  “非现金结算,简便规范,安全透明。”西池村党支部书记王科苗说,开通网银,购物清单、银行记录全程可查,每一分钱都花得清清楚楚、规规矩矩。

  强化多维监管,让村民知道每一分钱的进出流向——

  集体“三资”情况复杂、分布范围广泛、管理基础薄弱,传统的监管方式存在信息不够对称、监督不够精准等问题。

  西池乡强化纪委监督制约,发挥村级纪检委员、监察联络员、村务监督委员“三员”监督合力,严肃案件查办,实现农村集体“三资”运行规范、透明。制定完善村级监督工作制度,加强村级“三员”建设,提升基层“三员”监督能力和水平,让群众身边的监督更加有力。

  乡纪委紧盯“关键少数”“重点领域”“小微权力”,严肃开展“三资”贪腐问题专项检查行动。同时,做好以案促改、以案促治“后半篇文章”,对于查处的典型案件,采取召开警示教育大会等方式,达到查处一个、规范一片的效果。

  强化机制保障,让农村集体资产“蛋糕”越做越大——

  村级财务管理规范,集体资产“蛋糕”才能不断做大。西池乡出台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相关制度,实行村级财务入账“赋星管理”办法,创新启用A4会计记账凭证,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

  从资金管理、资产管理、资源管理、债权债务方面出台《会计服务中心报结账制度》《资产经营管理制度》《村级新增地源管理办法》《债权债务管理办法》等,规范财务收支管理和审签程序,明晰新增地源权属关系。

  “对当月任务完成规范、整洁、及时的,赋予1星,完成任务不及时、不合格的不予赋星,并实时公示,以此督促各村账务管理做到日清月结。”牛俊卫说。村级财务入账“赋星管理”制度的实行,调动了村报账员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村级财务入账工作效率。

  实践中,西池乡在全区率先探索使用A4会计记账凭证,改变了A5 会计记账凭证样本,有效节省会计凭证整理时间、保存空间及业务成本,高标准配备档案室,规范整理入柜,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化。

  财务收支由暗变明、监督力度由弱变强,西池乡管好农村集体“三资”,群众更明白、干部更清白,集体“家底”在阳光下实现保值增值,干群关系更和谐。(常珍珍)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