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任接着一任干 东庄蝶变民欢颜

2023-04-24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走进上党区西火镇东庄村生态园,“追赶”着农时的村民,三五成群来到果树下,或修枝、松土,或浇水、施肥,一片繁忙。

  这其中,就有年轻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亚鹏。他敢干、敢闯,在之前流转200亩土地的基础上,今年又流转了400亩,打算种玉米、大豆、红薯,为村里的养殖公司、腐竹加工厂和粉条厂提供原料。

  “老支部书记王志刚虽然退休了,但不能荒了他创下的家业。咱今年可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把粮食种好,把生态园里的各种果树打理好,把腐竹加工厂办好。”王亚鹏的话,提气鼓劲,给歇了一冬、干劲正足的人们又添了把火。

  王志刚、王亚鹏两任村党支部书记敢想敢闯、敢拼敢干。东庄村在他们的带领下,十多年间完成了华丽“蜕变”。村子变美了,产业壮大了,村民们腰包鼓了。

抓党建 凝心聚力筑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老党支部书记王志刚打小就能干。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后,他农闲时开着大车跑起了个体运输。看着外面日新月异的变化,想到自己那破旧的村子、贫困的乡亲,王志刚心中萌发了一个念想:“咱村里人不能过得比城里人差。”2005年,王志刚成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上任后,凭借那股韧劲儿,王志刚带领村民探索强村富民之路。他先抓党建工作,组织村两委及村民党员定点定时学习党的方针政策、交流种养知识、指导田间管理,日积月累,党员认知提升了,庄稼也增产了,村民入党积极性高涨。几年来,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东庄村党组织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东庄村设立党总支,如今,全村党员已达91人。

  为使党的基层组织更具战斗力,现任村党总支部书记王亚鹏将全村475户分为9个小组,9个村委委员每人包联一组,91名党员每人平均包联5-6户,为村民解忧解困。小到孩子入学、老人看病,大到环境整治、村民增收,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员的身影,党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东庄村党支部这座堡垒也愈来愈坚固。

兴产业 以小聚大成规模

  抓好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也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牛鼻子”。

  东庄村历来有养殖生猪的传统,为改变村民“生产单打独斗、养殖零散无序”的状况,2008年,东庄村充分利用本村优势,发展规模化养殖,成立村集体单独控股的山西东升养殖有限公司,整合养殖散户资源,统一技术标准流程,实现集中规模经营养殖,年出栏生猪10000头。

  次年,王志刚又几经周折,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流转了170亩土地,修建起100座春秋大棚、30座冬季大棚,成立东庄村“现代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了试点村党支部领办,村民自愿入股成为社员,合作社带领大家按照现代农业标准进行种植的发展模式。

  凭借老党支部书记的“先见之明”,东庄村从此走上了农业产业化道路,仅山西东升养殖有限公司年销售收入就达3000万元以上,让村集体有了持续而稳定的收入,村民乐享流转金、薪金、股金“三金”。

重生态 种养加工促循环

  就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而言,东庄村的经验值得借鉴,但面对新时代提出的生态环保要求,东庄村还得下大功夫。

  为解决山西东升养殖有限公司的粪污处理这个难题,东庄村建设了沼气池,养殖产生的粪污注入沼气池,所产沼气接管通到村民家中用来生火做饭,沼渣则作为有机肥施到庄稼地里。2017年,东庄村成立村集体全资的天赐绿色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了50座蔬菜大棚,专门用来种植绿色有机蔬菜。

  这样做,既解决了污染源处理难问题,又为市场提供了绿色环保的蔬菜产品,实现了“循环利用,标本兼治”,打造了“产业发展规模化、生态环境友好化、循环经济价值化”的范本。

  不止于此,东庄村还建设了一处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安排50岁以上村民就业100余人,生产粉条、腐竹和水果脱水烘干。工厂原料来自田间地头,保证了绿色环保,剩余残渣用于养殖,将生态产业链圈成了一个完整的“圆”。

  “我们村每年每人发2袋白面、1袋大米,做饭沼气是免费的,水费是村委给交的,我在猪场每个月能领四五千元工资,我媳妇在蔬菜大棚干活一天也能领70元。”采访时,60岁的村民王忠则感慨,“没想到老了在家门口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多亏了这两任村领导!”(李建义 贾志敏)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