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业成体系 乡村发展有活力
2022-08-27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
“建设环月岭湖生态农业产业园,带动环湖4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
“玉米大豆复合作物长势良好,土地托管即将见效,新的增长点正在加快形成。”
“下清河的西红柿、西葫芦等设施蔬菜深受市场欢迎。”
“‘山货’经济鼓足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为全镇经济发展积累了蓄势待发的后劲力量。”
……
近年来,沁县故县镇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努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以蔬菜产业、“山货”经济、农旅融合等为主的特色高效产业体系正在形成。
八月的沁州,大地披绿,万物繁盛。故县镇下清河村设施蔬菜生产基地进入繁忙状态,从大棚里采摘出来的西红柿在田头市场短暂停留后,被源源不断送至河北等地。
今年,沁县升级优势产业,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和市场化运作,投资280万元在下清河村新建育苗大棚2座,智能化改造日光温室62座,新建田头市场1处,实现蔬菜产业从育苗到销售全产业链服务,村集体经济年增收20万元。
为了加快农业转型,故县镇党委组织27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成立沁县同川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统筹土地资源、技术资源、农业机械资源。依托中化MAP现代农业技术服务平台,搭建“同川公司—村集体—农户—中化平台—银行—保险公司”“六位一体”土地托管模式,将全镇划分为3个片区,争取资金200万元,购置农机6台(套),今年托管土地1.2万亩,今春通过耕种服务,3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20万元。
土地托管作为一种新型经营模式,通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农业生产为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推动了农业经营方式转变。
在这种模式下,该镇试验种植的1500亩玉米大豆复合作物可增收60多万元,庶纪村今年投资25万元购置拖拉机2台,旋耕机2台,播种机1台,旋地1260亩,播种276亩,累计收益7.6万元,集体经济托管收益突破10万元指日可待。建设土地托管中心,开展耕、种、防、收全流程托管服务,农户节约种植成本35万余元,让利农户的同时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大力发展“山货”经济,是故县镇夯实产业基础的另一条途径。今年,故县镇庶纪村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引来四方采摘人,一天几百元的采摘收入让老百姓脸上乐开了花。据介绍,多数参与采摘的家庭收益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有的家庭甚至更多,真是小连翘带来了大收益。
故县镇西连沁源,南接屯留,境内山大沟深,地广人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山地气候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成片的野生连翘,在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运营下,直接给村民带来了户均上万元的收入,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增收。
延绵起伏的草山草坡和郁郁葱葱的灌木丛林,也赋予了故县镇发展养殖业独一无二的“核心”竞争力。山坡上的杂草、废弃的农作物、玉米秸秆都是牛羊最好的饲料。该镇紧抓这一有利条件,依托山地特色和生态优势,“蓄”势赋能,大力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以扩大生产总量为目标,招引项目、企业和合作社、家庭牧场规模化养殖为路径,扎实推进牛羊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良好的生态效应和经济效应。目前,故县镇养牛户160户左右,存栏1000头左右;养羊户110户左右,存栏20000只左右。
远山如黛,近水似镜,月岭湖像一颗硕大的珍珠,洒落在故县镇绿水青山中。入夏以来,不少游客在此游览、垂钓……曾经默默无闻的月岭湖,在故县镇乡村旅游、现代农业、生态休闲的深度融合下,如今以别样的姿态步入外界。
故县镇历史悠久、人文厚重,地肥水美、生态宜居。伴随着黎霍高速的建设和段宜线、故安线的改造,故县镇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借势而为,故县镇结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打造“铜琠故郡 蔬菜之乡”的发展定位,深入挖掘一代廉相吴琠廉政文化,发挥沁县最大水域月岭湖的生态优势,规划农旅融合一体发展,建设环月岭湖生态农业产业园,打造集特色农业、民宿、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农旅品牌,绘就“产景相融、产旅一体、产村互动”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今年,该镇投资150万元购置休闲垂钓船10艘、发展“同川人家”民宿15家;投资1亿元的10公里环湖旅游公路项目正在实施,投资300万元的吴琠廉政文化园正在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预计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带动环湖4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农助旅、以旅兴农,打造生态富饶的美丽乡村新名片。(冯波 通讯员 井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