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强治理增效能
——潞州区以网格化服务管理提升社会治理精细化水平
2022-12-05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
潞州区作为长治窗口,建成区面积大、常住人口多而且构成复杂,社会治理难点多。如何加强社会治理?如何提升服务和治理水平?
今年以来,潞州区持续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网格赋能、联防联治”的网格治理模式,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和服务效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通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坚持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抓手,常态长效推进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投、力量下沉,是全方位提升区域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的必然措施。”潞州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赵慧军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党建引领 统筹发力
“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上,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关键时刻,小网格也可以实现大服务。”潞州区太西社区主任武文璟深有感触。
坚持党建引领,可有效发挥党组织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事务中的领导统筹协调能力。为此,潞州区深入开展网格党组织全覆盖行动,通过强力推行“一网格一支部(党小组),党员干部进网入格”,目前,共设置网格党支部578个、网格党小组3011个。具体到社区,全区推行“社区党委-网格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楼栋党员中心户”四级网格党建体系;在农村领域,潞州区推行“村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网格党建体系。
同时,潞州区持续在网格党组织阵地优化上下功夫,全面加强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健全完善网格工作阵地,全力升级打造覆盖领域更广、服务效能更优的党群服务网络,真正做到“堡垒建在网格、党员沉在网格、作用发挥在网格”,组织引导网格内党员群众主动参与网格管理与服务,以“红细胞”激活“微循环”,有效发挥了党组织在网格化服务管理中的领导统筹协调能力。
网格赋能 深度整合
“参照‘网格区域治理图’,可以迅速找到问题处置的责任单位及具体负责人,真正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方便多了。”潞州区太东街道惠民社区网格员刘江鸿说。
网格员所说的“网格区域治理图”是潞州区确保网格赋能采取的保障措施之一。
潞州区以综治网格为基础,将党群、宣传、统战、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多个网格整合为一个综合性全科网格。按照“一格一员”标准,为全域1891个城市网格、503个农村网格选优配强专兼职网格员2394名,区财政统筹近7000万元专项资金保障网格员薪酬补贴。网格员队伍到位后,建立网格工作事项准入清单,明确网格员9大类52项工作职责,确保职能清、任务明、责任实,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最小作战单元”。对标“实战化”要求,每个网格结合实际绘制了“网格区域治理图”,实现一个网格、一张治理图、一套运行机制的“三个一”工作制度,有效推动“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有序运行。
多网合一、一网布局、一格一员。如今,全体网格员在基层成为发现安全隐患、化解矛盾纠纷、宣传政策法规、服务人民群众的前沿阵地,确保问题第一时间发现推送、第一时间指挥调度、第一时间应急处置,全力构建治安联防,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联防联治 共建共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更多主体参与到网格治理中,更多资源投入到网格工作中,大家齐心协力织密织牢社区防控网,一次又一次护佑了全区的治安秩序和社会平稳,收获了人民群众的满意,这就是潞州区推进联防联治、共建共享的生动诠释。”赵慧军说,“网格化服务管理必须着眼于让更多主体参与其中,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
落实落细各项工作,潞州区最大限度调度各类力量参与网格治理,全力构建“专兼辅”相结合的网格工作队伍,重点推进网格辅助员队伍建设,统筹网格内的退休干部、党员、巡逻队员、村(居)民小组长、楼栋单元长、物业人员、人民调解员、平安志愿者进入辅助网格员队伍,统一纳入网格管理,协助网格员开展工作,有效补充了基层治理有生力量,如今网格辅助员队伍已扩大至9773人。
此外,潞州区还积极推行镇(街道)领导干部包联网格机制,推动镇(街道)班子成员常态化下沉到网格,面对面开展调研走访、工作指导、分析研判等工作。同时,以网格阵地建设为切入点,依托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建设网格工作室,在网格工作室中积极探索推行网格议事点、网格矛盾调解会等运行机制,搭建起网格内社情民意沟通互动、社区事务协商共治平台,进一步深化网格“微治理”。
党建引领与“微治理”有机融合,“全科网格”提质增效,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使潞州区有效提高了网格员队伍的工作能力,凝聚起了网格治理的强大合力,为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家园提供了坚强保障。(丁维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