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ㆍ新农场ㆍ新梦想

——探访黎城县东长垣村路通种植家庭农场

2023-01-08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从几亩到300多亩,种植规模扩大了;从一台农机具到20多台大型农机具,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了;从只种玉米,到种了小麦、大豆、谷子、葵花等,效益更可观了!”年终岁末,徐孝军坐在炕头,盘算着这些年的变化。

 
  2013年,家住黎城县东阳关镇东长垣村的徐孝军,流转土地100余亩,购置了一台农机具,注册成立路通种植家庭农场,当上了新农人,开始了“土里刨金”的日子。
 
  组建家庭农场,是有缘由的。徐孝军毕业于运城农校,父母是“种植大户”,干家庭农场,属门里出身。
 
  新农场成立,徐孝军夫妻俩各司其职。他负责土地种植和农业机械的操作、保养,妻子负责农场的日常事务。
 
  然而,由于徐孝军从小到大没种过地,并且个头瘦小,乡亲们等着看他笑话。
 
  “种地,以前靠经验,现在靠科学。”徐孝军深谙此理。为了种好地,夫妻俩每天一有空就看电脑、看手机,看农业节目,看农业书籍,学习农业科技知识。一听说市里、县里有农业科技培训,就赶紧报名参加。每年,他都会收拾好行李,去外地“取经”。
 
  爱学习、爱琢磨的徐孝军,养成了随时记账的好习惯。他兜里常装有一支笔和一个本,详细记录每天的农事安排、生产资料进出库、资金使用等情况,晚上录入电脑。通过定期的收支比对,研究增收节支方案,使家庭农场的资金使用更加合理、更加科学。
 
  “只要踏实干事,在农村创业一样有奔头!”徐孝军慢慢干得得心应手起来。在国家农机补贴政策的支持下,家庭农场陆续筹集资金200余万元,购买了玉米、谷物、小麦收割机10台,大中小型拖拉机20台和配套深松播种机32件,还购进了无人植保机等先进农业装备。
 
  每购进一台大型农机具,徐孝军都开心得像个孩子,一遍又一遍地爬上收割机、拖拉机,高兴地摸着方向盘:“再也不用四处租借喽!”
 
  与此同时,在县政府的扶持下,家庭农场建成了占地700平方米的农业机械库房,也有了像样的办公场所。
 
  农忙期间,从农作物耕种、田间管理、收割各个环节都实行机械化作业,农机具除服务家庭农场里的土地外,还为本村及周边村农户提供机械化服务。
 
  “种地的学问大着哩!”徐孝军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尝试“1+N”种植模式,由原来的全部种植玉米,调整为小麦、大豆、谷子、葵花、玉米轮作种植,增加产量,增加收益。种植玉米时,进行宽窄行种植;种植谷子时,采用铺膜技术。秋季收割时,采用机械化收获、秸秆速腐还田、深松浅旋等新技术,每亩地增产200斤左右,实现了土地亩产效益最大化。
 
  效益越来越好,徐孝军的底气更足了,流转土地面积也逐渐增加到350亩。
 
  前些年,市里、县里推行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鼓励和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参与,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开展订单农业、加工物流、产品营销等,提高种粮综合效益。
 
  政策引导,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也来帮忙和指导,路通种植家庭农场连续五年参与承担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项目,实施品种培优、统防统治、农作物轮种等科学耕作,推广深耕深翻、水肥一体化等绿色防控技术,巧施有机肥,实现了经济、生态效益双提升,年服务面积达2万余亩。
 
  后来,家庭农场还购进了小麦加工机和榨油机,注册了“忆绕梦香”商标,形成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模式。
 
  加工后的面粉、食用油等农副产品,通过线上“快手”“抖音”等网络平台销售,线下与粮油店、超市合作,从“田间地头”端上了“百姓餐桌”。
 
  规模日益扩大,徐孝军坚持为脱贫户提供就业岗位,常年雇工1人,农忙时节短期雇工1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余户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农场还荣获了“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孝军文化水平高,学东西灵光。”从“看笑话”到“心服口服”,如今,乡亲们对徐孝军刮目相看。
 
  从书本到实践,从农校生到新农人,对于徐孝军来说,现代农业梦、乡村振兴梦已开启,未来的路更宽广。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