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区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

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2023-04-11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近日,在潞城区微子镇西靳村的蔬菜大棚内,翠绿的秧苗长势喜人。西靳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郝云平介绍,今年该村蔬菜大棚主要栽种的是西红柿、黄瓜、北瓜等时鲜果蔬,现在是第二茬育苗,在“高标准农田+农田智慧灌溉”系统的保障下,今年定有好收成。

  近年来,潞城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模式,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依托水资源优势,潞城区分别在店上镇和成家川街道规划建设了4000余亩“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利用“浊漳河南源人工湿地地质水净化工程”物理生态过滤水和天脊煤化工集团工业生产废水经处理后的中水,通过固定式喷灌、伸缩式喷灌等5种灌溉方式对不同作物进行灌溉。同时,以物联网技术为依托,对土壤墒情、温度湿度、光照降水及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并通过远程控制水泵、电磁阀以及水肥一体机等灌溉设备的开关与设置,真正做到“按需灌溉、精准灌溉、智能灌溉”。

  针对投入不足的难题,潞城区探索出“高标准农田+社会资本”路径,2022年与山西大地控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大地公司投资6700余万元修缮和改造“潞城区天脊工业用水农灌中心”的部分灌溉设施,在潞华街道、成家川街道、微子镇和黄牛蹄乡的25个村建设2万亩水浇地。

  潞城区还坚持探索“高标准农田+品牌产业”的路子,在翟店街道和黄牛蹄乡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了“机田证”一体化示范区,采取种植全程托管和公司自种模式,实行农田标准化、生产机械化、农民持证化、销售订单化“四化”种植,打造“万亩高粱”品牌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

  与此同时,潞城区采用整体协调、因地制宜、功能多样的设计原则,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休闲旅游”模式,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将农田建设与项目区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融合统一。在浊漳河沿岸的辛安泉镇南流村,借助优渥的水资源条件和秀丽的自然风光,新建了两个1000立方米高位蓄水池,将浊漳河水引至蓄水池后进行自流灌溉,修缮田间道路工程,形成了当地独有的农田景观,带动观光农业发展,带动周边4个村农民增收致富。

  通过“田、水、路、林、电”等农田基础设施综合建设,潞城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产业化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并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手段,项目区耕地质量等级评分和灌溉利用系数均得到提高,较大水漫灌节约用水23%,亩均增产85公斤,同时,项目区的土地租金亩均增加180元,农户户均增收280元以上。依托高标准农田及“机田证”一体化项目建设,摸索土地托管、土地整村流转、种植结构整村调整等多种经营模式,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生产、产业化种植、信息化管理和品牌化销售,做到一盘棋谋划、一体化推进,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王雄超)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