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聚合力 “三招”厚家底

——看潞城区黄池村如何促集体经济由弱变强

2022-11-05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霜降一过,潞城区成家川街道黄池村的高粱迎来收获。手掌轻轻拂过硕大饱满的高粱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国伟喜不自胜:“今年高粱长势不错,光种高粱一项就能为村集体带来十几万元的收入。”

  高粱种植项目是黄池村今年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的举措之一。今年,黄池村借助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的有利契机,创新党员管理机制,凝聚发展合力,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化收”,盘活闲置资源,集中流转村民土地发展特色种植,大力探索经济弱村有效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特色种植,做起新产业

  黄池村土地贫瘠、资源稀少,发展基础薄弱。如何壮大集体经济成了摆在黄池村村“两委”干部面前的难题。杨国伟说,对黄池村而言,在农业上发力是眼下壮大集体经济的关键。

  今年,黄池村集中流转村民平坦土地70余亩,发展高粱种植,对种、管、收进行全过程统一管理,机械化操作,不仅省时省力,而且能够保障产量和品质。同时,村干部积极与酿酒企业以及高粱收购商进行沟通洽谈,实现订单种植,保障产品销路。

  路子选对了,跑起来才不费劲。摸着沉甸甸的高粱穗,杨国伟算起了经济账:“亩产能达到1000多斤,每斤按1.3元收购价算,70多亩地能收入十几万元,村集体收入今年破30万元没问题。”

  除了能带动村集体经济壮大,种植高粱还为村民带来了在家门口务工的机会。“我家流转了18亩土地,除了每亩地500元的租金,平时还能来这打工挣钱,家里的活也不耽误,真不错!”说起高粱种植对生活带来的变化,正在田间劳作的村民李韶飞眉眼间满是幸福。

  党群同心,盘活旧资源

  “这么多年都种了,为什么现在要收回去?”

  “都是沟沟坡坡的地,还要收钱?”

  ……

  今年,黄池村在开展集体资产“清化收”中,对过去村民手中村集体机动地进行摸底统计,准备收回村集体进行统一规范管理。一开始,群众很不理解,工作还没开始就有搁浅的风险。为了推动工作顺利开展,村“两委”第一时间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党员干部在会上作表态,带头交回手中的机动地。群众有情绪,就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政策不明白,就一遍一遍宣传讲解。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在村党员干部的带动下,群众的思想逐渐发生了转变,机动地慢慢都收回来了。

  为防范集体资产受损、保障承租群众权益,黄池村严格按照规范流程与村民签订机动地出租合同。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兼顾惠民原则,将不适宜大规模机械化种植的土地,按照每亩150元的价格出租给村民耕种。村民不仅租到便宜的土地,村集体每年还增加了1万多元的租金收入。

  党员示范,聚起强合力

  “玉米种植简单、对人工要求少,适宜机械化耕作。”该村党支部委员申慧娟介绍,在黄池村的机动地中,有50多亩适宜机械化种植。该村没有简单对外出租了事,而是采用了机械化耕作为主,村党员干部义务劳动为辅的模式进行管理。通过积分制管理,党员干部在自己责任田上的付出和劳作得以量化,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同时,将这项考核纳入全年目标任务考核。考核优秀的,党支部会在先进评选、内部提拔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

  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不仅提高土地的收益,为集体带来每年几万元的收入,更让群众看到党员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和干事创业的激情,为全村发展增强了凝聚力。

  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民心账。今年黄池村积极利用惠民政策,多方筹措资金,为村民重新铺设1.2万米的自来水管网、完成了10条村巷道路改造,群众的获得感不断提升。

  通过“三笔账”,黄池村在壮大集体经济的探索中,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为破解村“两委”无钱办事困境打下了坚实基础,提升了基层组织战斗力,赢得了群众支持认可。这样探索或许不是最优解,但对我市广大自然条件较差、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的乡村发展提供了新的经验和思考。(张鹏伟)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