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板凳”架起“连心桥” ——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

2022-06-01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村东边的部分路面需要硬化?”“村路灯好多坏了,影响村民夜间出行,怎么解决?”……围坐在村民家地头的小板凳上,壶关县百尺镇河西村村民代表、村干部你一言我一语聊起村事村务,村党支部书记姜秦旺一一“答疑解惑”。这是日前该村“小板凳议事会”上的一幕。

  “村民有近两千人,凡事都靠村干部肯定不行。只有让老百姓广泛参与基层治理,让群众一步步地参与到民主决策中来,才能更好推进乡村振兴。”村“两委”班子深谙此理。

  “小板凳议事会”正是河西村推行“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民事民决”有效机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地头、村头、饭场等地点开展,活动包括村务事务、村账答疑、民事纠纷等一系列内容。

  河西村由6个自然村组成,全村585户1708人,有64名党员、35名村民代表。关心村里大事小情的村民不在少数。“这几年,村里发展快、村民光景好,关键一条是制度定得好,民主管村管得好,俺村执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到位。”村民张全孝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

  年初,不少村民反映村里的道路坑坑洼洼,出行不便,村“两委”班子及时走访调研,将其列为今年重点工作。“小板凳议事会”上,征得大家一致同意后,经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和村里自筹的方式,道路拓宽项目3月份开工建设。

  村子怎么发展,村民拿主意;建什么项目,百姓说了算。河西大力推广的“村民说事”制度,让村民敞开说村事、齐心办村事,共谋发展、共享红利。

  建设蔬菜大棚150余座,种植“玉露香”梨1200余亩,发展旱地西红柿300余亩,黄豆、谷子等小杂粮100余亩……这些产业推进的每一个阶段,只要遇到瓶颈性问题,该村就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讨论,在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村民“自己说了算”,老百姓成了“决策者”。

  通过“小板凳议事会”还延伸出“两委”干部碰头会、纠纷诉求饭场会等,除逢年过节等节假日外,村“两委”干部每天下午6时对群众的意见建议碰头反馈,并对上级的安排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针对群众的日常民事纠纷和诉求,指派村干部深入群众身边,利用路边会、地头会、饭场会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就地解决。

  民主治村,共建共享行稳致远。多年来,河西村民形成了一种“习惯”:群众有事不找子女,先找干部,特别是生活困难的家庭和老人。年逾七旬的老人王秋爱开玩笑地说:“干部比咱亲儿子还强。”

  “河西村通过推行村民议事机制,让群众有问题随时提、随时议,村党支部定期不定期听取、收集群众意见,把很多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姜秦旺指着党群服务中心墙上的版面介绍,“在河西村,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大伙儿都是参与者、建设者。”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