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数字”菌菇引领智慧农业

走进紫团百素珍10万吨鹿茸菇工厂化生产项目基地

2022-03-22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生产周期4个月、每天出一次鲜菇、12天出一批干菇、2小时被抢购完,生产数字化、营养效价化、产品可追溯、市场前景好……

  日前,山西紫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上马的百素珍10万吨鹿茸菇工厂化生产项目,一期建设已达到日产30吨鲜菇的生产能力。经烘干后,这些自带“出生证”的产品被运往福建、广东等地,一经上市,供不应求。

  这个“叫好又叫座”的鹿茸菇,有什么过人之处?3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壶关县的鹿茸菇标准化生产基地一探究竟。

  菌棒生产车间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速运转,玉米芯、米糠、麸皮等原料经自动搅拌后上传至装袋系统,眨眼工夫就变成一个个头戴红帽、憨态可掬的“小胖墩”。百素珍项目执行总监阳仁元介绍,该项目从菌棒原料搅拌、环境控制、制袋灭菌,到接种培养、出菇烘干等环节都实现数字控制。

  打开培养库房门,一簇簇灰白色鹿角似的鹿茸菇,从一排排、一层层整齐排列的菇架上探出头来,菇香沁人、场面壮观。

  鹿茸菇,学名珊瑚菌,状如珊瑚或幼小的鹿角,故名。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维生素等,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名贵食用菌。

  “我们技术团队从去年进入紫团开始,研究试验就从未停止,每个菌棒的平均出菇量也从470克至500克提升到550克左右,实验室已经超过600克。”阳仁元打开手机上的培养库环境控制系统给记者看。培养库每5米设为一个区,根据每个区菌包入库的时间、区域、生长时间,在系统上设定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PH值等,尽可能精准模拟鹿茸菇原生态生长环境,使菌丝得以均匀生长,提高产量。同时,项目技术团队还研发碳中和冷热交换技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和过量冷气回收利用,减排的同时,年节约成本近50万元。

  烘干车间,高大的银色烘干箱一字排开,一旁,数十名工人熟练地进行分拣、称重、打包、装箱,现场繁忙而有序。

  “咱们的产品有鲜菇和干菇两种,以干菇为主,使用分层锁养烘干技术,有效保证鹿茸菇的营养成分不流失,也便于菌菇存放运输保质。”公司总经理安辛介绍,“鲜菇主要销往长治周边,干菇销往福建、广州等地。每一包产品都有一个特定编码,从菌棒原料、搅拌环境、菌丝植入、菇房环境、烘干装袋等全流程可追溯,真正实现生产标准化、操作机械化、控制智能化的‘数字’菌菇生产。”

  “用科学技术支撑农业,用工业装备提升农业,用信息技术武装农业,用商业思维经营农业。”作为全国第一家引进液体育种技术的企业负责人、中国农产品流通经纪人,紫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兵芳从事食用菌生产22年,对农业生产有着独到的见解。他说,鹿茸菇价值大、比较稀缺、技术含量较高,紫团选择它,必将时刻站在技术前沿,引领新的时代风潮。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1年10月,该企业引进上海团队,从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仅半年时间,便完成厂房改造、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实现批量生产,填补了山西乃至华北地区鹿茸菇工厂化生产的空白。“从今年1月份实现量产开始,每12天出一批干菇,现在每天都有订货电话打进来,产品供不应求。”李兵芳说。

  “鹿茸菇是我们企业的基础产业,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山西农大、长治医学院两所大学,通过三产融合,做活智慧种植、精深加工、智农医养、废肥转化四大板块,着力打造一个省级标准的现代化食用菌产业园区,叫响百素珍品牌,让咱们的产品走出太行山,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李兵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