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牛月梅:黄土地上的追梦人
记壶关县人大代表、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月梅
2022-03-07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
作为创业的新农人,她从零开始,苦学种植技术。作为基层人大代表,她广泛听取民意,尽心尽责履职,为民发声,在现代农业发展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她就是壶关县人大代表、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月梅。
牛月梅结婚后便和老公在县城租赁房屋做服装生意,随后又购买了门面房开了东方明珠婚纱影楼,生意红红火火。可就在别人羡慕不已时,夫妻俩却决定回老家种植旱地西红柿。
壶关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壶关县委、县政府依托当地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的独特自然环境,培育出具有独特品质的旱地西红柿,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全县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主动性。
2008年,牛月梅回到自己家乡绍良村,流转57亩土地种植旱地西红柿,并聘请山东的技术员实地指导,吸纳当地闲散劳动力种植旱地西红柿。当年秋天,由于种植规模小,买家都不愿意上门收购。2009年,牛月梅夫妻俩又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由于天气原因导致西红柿品相不好,四处张罗着才把西红柿买完。两年下来除去土地流转费用和个人工资,一点利润也没有。
细心的牛月梅发现从未受过挫折的老公心理产生落差,便鼓励道,认准的事情要坚持不懈地做才能做好。
就这样,牛月梅一干就是14年,掌握了种植技术,扩大了种植规模,拓宽了销售渠道,成立了壶关县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务工人员累计超过100多人,女劳动力一天的工钱由35元提高到了100元,男劳动力每天能挣150元。
栗双玲是绍良村村民,从2008年起,栗双玲就在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旱地西红柿地里除草、打药,在给别人打工中摸到了致富门路后,也种起了旱地西红柿,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随着旱地西红柿种植户的不断增多,西红柿品种良莠不齐、产量悬殊、品相变差等问题接踵而至。于是,牛月梅夫妻俩商量成立了壶关县兴农旱地西红柿协会,承揽了为种植户提供秧苗、配方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等服务,并利用线下体验和线上营销相结合的方式,宣传推介壶关旱地西红柿。目前,全县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覆盖10个乡镇170多个村庄。
2021年,牛月梅当选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她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经常到种植户家中走访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并利用工人干活歇息间隙,了解民情、汇集民意,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
在参加全县人代会期间,她认真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工作报告,积极撰写代表建议,领衔提出的关于提升西红柿品质问题的建议和与其他代表一起撰写的关于加大旱地西红柿农业保险补贴的建议,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力推动了科技兴农、乡村振兴。
心有所想,行有所为。在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壶关县绍良村阳光种养专业合作社荣获全国脱贫先进集体。面对荣誉,牛月梅说,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一个种植旱地西红柿带头人,我有责任在促进全县旱地西红柿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带动更多农村剩余余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