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答卷写满幸福
2023-01-18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江瑛 |
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春节临近,我市的大街小巷处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息。商场超市里,大红灯笼高挂,居民步履轻松采购年货;乡村文化服务中心内,文化惠民活动接连上演,欢声笑语不断;日间照料中心院里,老人们聊天、下棋,温馨祥和、其乐融融……
一帧帧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的画面,是一座幸福之城的最好注解。2022年,我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百姓最关心、最迫切、最直接的利益问题着手,一件接着一件办,着力推动实现人居环境更优美、日常出行更便捷、就业政策更充分、教育医疗更优质、文体活动更丰富、城乡发展更协调,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不断让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幸福,源于平静充实
有句话叫“幸福来敲门”,对于长治人来说,现在的生活就是这样,推开门、打开窗,就能看见幸福的模样。
搭建就业双向平台
——一砖一瓦垒建起来的归属感是幸福
连日来,潞州区解放东街的和平医院家属院居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小区改造提升。“以前,这个小区不是楼房墙皮脱落,就是道路坑坑洼洼,现在经过老旧小区改造后,小区也变‘年轻了’。”和平医院家属院居民对老旧住宅小区改造提升项目的实施赞不绝口。
老旧小区改造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是老百姓能够看得见、摸得着、实打实的民生项目。
我市大力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完善配套老旧小区基础设施建设;改造背街小巷和老旧小区,打通“断头路”;新建便民市场和停车场,新增绿地小游园……大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生活越来越好,环境越来越美。我市坚持绿化与美化相结合,实施以城镇绿化为中心,以水网、路网绿化为骨架,以环城、环村、环企绿化为节点,以公园、游园、庭院绿化为亮点,持续打造贴近百姓生活的街头公园和口袋绿地,推进主城区内老旧游园维修改造,均衡城市绿化布局,完善绿地服务功能,在绿水青山间增加群众的幸福元素。
——腰间愈发沉甸甸的“荷包”是幸福
“我家种植了两亩党参,三亩杂粮,挣到的钱足够自己家里开销了。”平顺县龙溪镇佛堂岭村村民张廷高兴地说。佛堂岭村是远近闻名的潞党参种植专业村,全村201户有189户种植潞党参。小小党参,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农民增收的“黄金果”。
在屯留区张店镇乡村振兴日光温室大棚产业示范园内,放眼望去,35座日光大棚整齐有序排列,在冬日暖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村民们忙碌着将一箱箱小白菜装车卖出。负责人王旭岗和收购商一边核对数量、查验蔬菜品质,一边沟通销售问题,满脸笑意,“大棚是去年3月建成投入使用的,第一轮种的小白菜上市已经一个月,这几天抓紧把所剩不多的菜卖完,算算一年的账,给大家发发务工费,让大伙儿领上钱过个好年。”
我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百姓脸上舒展的笑颜是幸福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物质富足是民生,精神充盈也是民生。我市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举办长治市首届传统民俗文化节、 “清廉长治·书画润心”作品展、“山水名城美如画 欢乐长治幸福年”系列文化活动、“送戏下乡”等多样活动,更多口袋公园建成,冰雪世界滑雪场开园……我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充盈。
我市不断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困难群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多层次、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去年,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6.84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7.28万人,实现“网上参保”“网上缴费”。养老金实现18连涨,这让广大退休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政府政策太好了,今年退休金又涨了,现在每月接近4000元退休金,我们老年人过得很幸福!”太行锯条厂退休老人范淑娟道出老年人的心声。
幸福,源于改革发展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精灵小主播王沫涵。今天,我讲的名人故事是《董仲舒三年不窥园》……”1月10日19时,长治市实验小学四(三)班《精灵播报》短视频又准时在班级群与同学们见面了。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双减’之后,孩子们有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精灵播报》是我们学校的品牌栏目,已经开办了5年。每一轮的主题都不同,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一方面锻炼了孩子们的表达力,一方面拓宽了知识面。”班主任吴佳丽回忆说,刚开始有的孩子会紧张,就鼓励他们照着稿子读,慢慢地鼓励大家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创新播报形式,点滴进步都让孩子们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我市坚定扛起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使命担当,把教育事业作为发展之本、和谐之要、民生之基,坚持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定期专题研究教育工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高规格教育工作会、教育质量提升座谈会、教师节庆祝大会,议定校长职级制、教师“县管校聘”、职业教育、“双减”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课题,密集出台基础教育改革、职业教育改革和《长治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工作方案》等制度文件。
市教育局从校长、教师、职工、学生、校园五个层面入手,科学谋划、研究制定《长治市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班实施办法》,全市12个县区和市直共计205所义务教育学校、1207个班级的59767名新生全部完成电脑随机均衡编班。市实验中学组织教师开展线上+线下师德师风专题教育培训8次,完善师德师风档案管理、有偿补课、乱订教辅等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从教行为。
优化医疗服务,让每位患者就医更暖心。
医疗服务优化升级
“真是太感谢陈护士了。过去一人看病全家出动,患者抬进抬出,轮椅搬上搬下。现在护士上门服务,我们家属松了一大口气。”因儿子患有渐冻症,家住潞州区的张阿姨通过“网约护士”平台预约申请了上门护理服务,整个护理过程用时40分钟。聊起当下的医疗服务,脸上满是笑容。
“我之前在太原儿子家住的时候腿不舒服,住院做了手术,出院就能报销,真是太方便了。”近日,家住上党区的王玉林说起医保报销的便利,不禁竖起大拇指。
医疗服务提升“一小步”,居民健康推进“一大步”。回望过去一年,我市坚持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全面提升医疗保障水平,持续深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提高我市群众的医疗保障获得感。我市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医保门诊慢特病政策,制定出台新的《长治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特病管理办法(试行)》,将城镇职工门诊慢特病病种数量由22种增加到45种,一类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由80%提高到85%,二类门诊慢特病报销比例由70%提高到75%。建立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参保群众持医保电子凭证即可看病就医。积极推进普通门诊费用和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直接结算,将全市所有医疗机构无差别化全部接入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率达到98%。
织密交通网,让出行者出行更顺畅。
长治王村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运,总机位数9个,廊桥7部,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沈阳、厦门、杭州等多个城市;郑太高铁全线贯通,黎左高速、长临高速建成通车;长北干线、东南外环、潞阳门路等道路畅通无阻……一条条通途,缩短了时空距离,见证着长治变化,架起了对外沟通的桥梁。
立足城市建设,加快融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加大公路、铁路、民航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我市不断推进路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拉大城市框架,全市交通体系日益完善,交通“快车道”成就发展“加速度”。
白天,驱车来到漳泽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处处都是宁静。如果是夏日,那便是荷风送香、水光潋滟,看不够的“接天莲叶无穷碧”;夜晚,奔跑于坐落在市区商业圈的市体育公园,驰骋赛场,找回酣畅淋漓的快乐……
居民乐享幸福生活
提升城市品质、拓展城市空间,长治大力打造美丽宜居城市环境,把“美丽”延伸、拓展,开启建设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新征程。
幸福,源于未来可期
“开业一年了,虽说疫情期间受到一些影响,但政府很暖心,今年我申领到了15000元的创业补贴,干起来更有劲了。”在潞州区一家餐饮店里,老板程嘉雄因为从小爱做饭,毕业后自主创业做餐饮服务,还带动了身边人就业。
在襄垣县王桥镇东山底村的香菇大棚种植基地,菌菇香味沁人心脾,大大小小的香菇长势喜人,工人正忙着采收。“最近天气好,出菇速度快,品质好。我现在也是‘上班族’了,每个月能挣2000多元钱,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在香菇基地上班的村民王焕珍乐呵呵地说。香菇大棚种植基地提供近20个就业岗位,这让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的村民们格外开心。
就业连着千家万户,关乎民生冷暖。
2022年,我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聚焦重点群体就业,分类施策,强化援助,着力稳企稳岗、保障重点、优化结构、提升服务、防范风险,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强化政策协同,叠加发力稳就业。下发《印发〈关于做好稳就业保就业工作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大失业保险支持稳岗和培训力度,打好减税降费、援企稳岗政策“组合拳”,让政策“跑”在企业困难前面。减免失业保险费1.68亿元,缓缴社会保险费2.06亿元,发放稳岗补贴9100万元,为困难行业、低收入人群增添“底气”。
强化分类施策,保障重点固就业。今年,全市范围内阶段性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补贴“归集简办”政策,即:将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租补贴、自主创业社保补贴打包集成,一次性给予创业实体15000元扶持。通过优政策支持中小微企业吸纳、强扶持促进自主创业、扩规模开展就业见习等措施,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比例。经统计,共发放1164户贷款2.13亿元。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技能促就业。持续推动“太行家政”“太行技工”“太行好手艺”“长子理发师”劳务品牌培育计划,全面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发挥技能大赛载体作用,全力提升技能人才量质双升,持续扩大技能人才供给。截至目前,参加技能培训59928人,新增技能人才32784人,新增高技能人才4102人。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强化优质服务,提升效能引就业。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通过“一对一”电话提供就业服务,开展线上“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专场招聘会”“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百日千万行动招聘会”“金秋招聘月”“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等系列活动,优化就业环境,促进人岗对接。强化省外劳务人员服务分站,挂牌128家乡镇街道就业服务工作站,大力推动剩余劳动力实现就业。2022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5713人,农村转移劳动力48523人,失业人员再就业7326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618人。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回眸2022年,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贯穿于长治阔步前进的每一个瞬间,那些关于幸福的故事,写在了沉甸甸的民生答卷里,也写进了长治人民的心间。未来,将有更多的民生红利渐次释放,更美的民生画卷正徐徐铺展……(王雨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