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擎精神火炬 传承红色基因

2023-01-11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 编者按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一年。一年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认真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现代化太行山水名城,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省两会开幕之际,本报推出“年终特稿 2022·回声”系列报道,全面反映我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省委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取得的优异成绩,展现我市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象新作为新成效。

 

  砖壁、王家峪、小寨、岗上,一个个红色地标串起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新时期,如何让昨天的光荣成为今天的荣光?

  2017年6月、2020年5月、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5年3次来到山西视察调研,为山西转型发展掌舵,为百姓幸福生活领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承红色基因、弘扬太行精神提出要求,为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提供了贯彻遵循。

  1月1日,省委书记蓝佛安前往武乡县,瞻仰八路军太行纪念馆,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太行精神的重要论述重大要求,宣示省委牢记领袖嘱托、勇担历史使命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念。

  一种精神,一份传承。我市大力弘扬太行精神,推进红色村庄建设,通过建强“红色堡垒”、打造“红色引擎”、激发“红色动能”,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干出乡村振兴新气象,奏响乡村振兴时代强音。

红色基因筑牢“红色堡垒”

  “黄崖洞下有黄崖,桃花寨上无桃花。英雄魂魄千古在,战鼓催开胜利花……”这首山歌在黎城县黄崖洞周边传唱至今。60多年前,这里曾上演了杀敌制胜、烽烟四起的“黄崖洞保卫战”。

  黎城县黄崖洞镇小寨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新中国金融摇篮”冀南银行旧址所在地。

  漫步村中,你会发现小寨村很多道路都以“冀南”命名,冀南大道、冀南北街、冀南老街等。每一条老街都记录着一段历史,每一处遗址都镌刻着一个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筑牢基层堡垒。小寨村弘扬“支部建在连上”光荣传统,根植红色沃土,激活“红色细胞”,注重红色基因融入血脉、化作奋进动力,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路子。

  基础积分,正向赋分,负向扣分。党支部紧抓党员这一关键,依据本村党员的年龄结构、能力水平、身体素质等指标,实行分类积分管理。针对在职党员、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定岗式”争优;针对流动党员,建立微信群,远程监督管理,“跟踪式”服务;针对年老体弱党员,上门服务管理,鼓励发挥余热,“温馨式”关怀。

  一月一积分,一季一汇总,一年一评定。积分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并给予一定物质奖励。积分在60分以下的,确定为不合格党员,上报镇党委进行处置。积分考核、奖优罚劣,激发了全村党员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热情。

  “一月一计划、一月一主题”,小寨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按时组织党员参加党内各项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

  与此同时,以党支部书记带头,以党小组为“微单元”,将村里的脱贫户、低保户、五保户等困难群众进行划分,每个党员包联6户,实施网格化服务和管理。将护林防火、环境卫生、纠纷调解等工作纳入网格管理,做到服务群众在网格、问题发现在网格、责任落实在网格,实现小事不出网、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

  融入“红色元素”,镌刻“红色印记”。通过整合资源,小寨村建设了集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治理中心、人大代表基层联络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红色大讲堂等功能室为一体的优质服务场所,让村民议事有阵地、党员培训有基地、群众活动有场地。

  “听党课、学党史、记党恩,学习培训、接受教育后,很多党员找回了刚入党时的那份荣誉感、自豪感,从心底明白咱是党的人,要一心一意跟党走、方方面面勇争先。”小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燕波介绍说。

  一个党员一面旗,一个班子一条心,一个支部一堡垒。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基层党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确保党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我市建强红色村庄党组织、选好村党组织书记、用好农村党员队伍,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组织力、战斗力,激发乡村新活力,催生发展新动力。

  “红色”炽热,“绿色”怡然,“古色”绵长。屯留区岗上村是抗大一分校旧址所在地。岗上村党支部擦亮“红色品牌”,实施“党建+”工作模式,抓班子、带队伍,把建强组织堡垒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营造出组织引领、党员带动、群众参与、互助共进的乡村治理良好局面。

  武乡县王家峪村赓续红色基因,传承为民初心,紧扣党建引领“一条线”,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构建起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为民服务模式。

  沁源县闫寨村配强“领头羊”,建好“主阵地”,通过支部带村、产业富村、环境美村、文化兴村,为乡村振兴奠定根基。

  ……

  旗帜扬,党建强。我市红色村庄战斗堡垒更加坚固,组织功能、组织优势、组织力量更加彰显,乡村治理、乡村振兴基石更加稳固。

红色资源点燃“红色引擎”

  隆冬时节,寒气袭人,武乡县砖壁村的蔬菜大棚里,却暖意融融,菠菜绿油油,西红柿红彤彤。

  随着春节临近,一批批游客走进砖壁村,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听红色故事。

  “大伙先尝尝我们农家土鸡,饭马上好。”46岁的张国兵,经营着“农家乐第十号饭店”。只见他家屋内屋外亮亮堂堂,院子齐齐整整,一道道热气腾腾的特色美食有序地端上桌。饭桌上,碰杯声、谈论声、欢笑声交织,好不红火。

  “过去种地加打工,一年才收入3万元,眼下一年能赚十多万元,日子眼见着一天比一天好。”张国兵说,乡亲们能过上好日子,靠的就是村里的红色资源。

  一面靠山、三面临崖的地形,让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砖壁村成为抗战时期八路军总部驻地的绝佳选择。1940年,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八路军总指挥部就设在砖壁村。“将军树”“连心碾”“抗日井”“军民坝”……如今,在砖壁村,八路军总部留下的印记处处可见。

  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砖壁村引进红星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结合村里的红色资源优势、地形地貌特点,修建八路军游击战体验园;对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进行维修保护,新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商贸街;引进山西红潮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生态种植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鼓励村民开办农家乐、杂粮店、手工艺品店,线上线下销售土特产、参与开发红色旅游项目。集体盘子大了,村民腰包鼓了。

  红色资源,无比珍贵,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如何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新征程上,我市许多红色村庄依托红色资源,深化党建引领,全方位培育打造“红色旅游+文化体验”“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实践”等融合发展模式,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活新引擎、释放新活力。

  群山环抱中,一处处庭院错落有致,灰瓦灰墙,墙上写着革命标语,红彤彤的大灯笼悬挂在门口。这里是武乡县韩北镇王家峪村。

  王家峪村是八路军总部司令部旧址所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这里,朱德、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长期战斗和生活,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这里成为太行精神发源地之一。

  太行精神代代传,“红色引擎”动力足。王家峪村坚持党建引领,打造“红色教育+红色旅游+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在保护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的基础上,购置10辆旅游观光车,修建乡村记忆馆,建设红色文化广场、文化礼堂,红色村庄正焕发新的生机。

  原本闲置的原红星杨小学、振兴街民居16栋、红星杨广场5间房等院落恢复了热闹。红色旅游产业带动了500多户村民增收,新落地的农业企业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在村里一年的务工收入就超过400万元。

  盘活红色资源,打造富民产业。岗上村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流转土地,创建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富硒谷子、玉米、红高粱、油葵、尖椒种植,建设“千亩果园”种植和“千亩富硒谷种植基地”,形成“红色旅游+绿色种植”发展模式。同时,建造温室大棚,发展绿色农业,多支点、多举措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带领村民走上富裕路。

  “产业多了,钱包鼓了,我在村里的大棚干活,一年能增加七八千元的收入。”村民李爱梅高兴地说。

  产业旺,集体强。我市红色村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红色资源优势正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红色资源正变为致富引擎。

红色血脉迸发“红色动能”

  青山染碧血,烽火淬丹心。岗上村是一块充满红色记忆的革命热土,抗大一分校旧址镌刻着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战斗印记。

  穿过历史的烟云,现今,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村内街巷干净平整,房前屋后树木环绕,古色古香的石头街喜迎八方来客。一个充满活力的村庄,正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谱写新的篇章。

  为打造一流的红色文化、生态旅游特色村,岗上村进行农村户厕改造、“煤改电”新增户改造。除对主街道两侧人行便道青砖铺设外,还对入村路、旅游路、抗大一分校旧址周边等约7公里道路两侧进行绿化。同时,两路公交车的定时开通,极大地方便了游客和群众的出行。

  赓续“红色血脉”,积聚“红色动能”。在长治,一个个红色村庄着力改善村容村貌,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振兴力量。

  走进潞城区店上镇北村,笔直的柏油马路纵横交错,赏心悦目的绿化带镶嵌其中。在村中的文化广场上,时常有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情讲述百年大党的点滴过往,围坐的乡亲们听得津津有味。

  北村曾是八路军总部所在地,80多年前的总部指挥所依旧保存完好。作为中国革命老区红色旅游示范村、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村把改善人居环境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将“红色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中,进行了红色文物修缮布展、省级红色研学基地建设,以及村庄环境卫生整治。

  有景可看,有史可听。“谁都喜欢干净的环境。现在村里更美了,游客增多了,也给我们带来更大收益。”村民杜水平喜不自禁。

  驾车驶出潞城区,来到黎城县黄崖洞镇小寨村。

  小寨村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通过微提升、微更新,打造了一个有故事、有记忆、有温度的美丽乡村。

  围绕冀南银行旧址,开展展馆庭院修缮,进行村入口两侧景观小品及路沿石、党建广场、村标及雕塑浮雕等文化景观、标识标牌、墙体立面美化,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足。

  打造“红色磁场”,激活“红色因子”。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所在地——沁源县闫寨村坚持绿色发展与红色文化有机结合,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游美丽乡村。

  推进清洁工程,以“村党支部—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为抓手,将垃圾治理纳入村规民约,实施常态化、动态化保洁。建设红色广场,打造红色名片。村里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村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一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的画卷徐徐展开。环境改善了,口碑提升了,慕名而来的游客也多了。

  串联红色资源,放大红色效应。我市实施红色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工程,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面、由“点上红”到“全域红”。

  一个红色村庄,一页红色印记;一个红色村庄,一段红色历程。“红”字增色,战斗堡垒更加坚实稳固;“富”字增彩,发展动能更加强劲有力;“美”字增效,村庄环境更加生态宜居。

  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红色经济”,做好“红色文章”。

  长治,红色村庄别样红,太行精神放射新的时代光芒!(王宏 常珍珍 徐姗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