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悔付出 用爱书写亲情故事

——记第七届孝老爱亲“长治好人”李志清

2023-09-12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牛海燕

 


p42_b.jpg
李志清(左二)和公公婆婆与前来看望他们的民警交谈。


  9月2日是周末,平顺县青羊镇同兴社区的李志清一大早就出门了。节假日回家照顾公婆,这是李志清多年不变的习惯。临行前,李志清仔细检查了包里的药品,因为婆婆患有冠心病,李志清每月都会帮她买药。

  李志清是平顺县纪委一名普通的干部,她的丈夫是平顺县看守所原教导员杨发秋。2016年,杨发秋因公牺牲,李志清便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悉心照料年迈的公婆,又将儿子培养成一名警察。不仅如此,她还继承丈夫的遗志,尽心竭力为家乡做公益。

  2021年,李志清被评为第七届孝老爱亲“长治好人”。

 好警嫂无私奉献不言悔

  “等孩子放假了,工作不忙了,我带你们去旅游,咱们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2016年1月30日,李志清的丈夫杨发秋在工作中,劳累过度因公牺牲。临终前不久,杨秋发对李志清这样承诺。

  诺言还未实现,丈夫却离开了,这让李志清悲痛不已,不由地回忆起与丈夫生活的点点滴滴。1994年,经人介绍,李志清与杨发秋相识,因为性格投缘,二人很快步入婚姻殿堂,李志清成为一名光荣的警嫂。

  提起丈夫,李志清无比骄傲。“起初,发秋在刑侦岗位上工作,一干就是13年,那时他经常到外地出差办案,一走就是几天、十几天,甚至更长。每次他办案未归,我就盼着他给家里打个电话报平安。”李志清说。

  深知丈夫工作责任大,加班加点是常有的事。为了能让丈夫安心工作,李志清选择了默默付出,她不仅悉心照料着公婆和孩子的生活起居,而且对两个小姑子关爱有加,鼓励她们好好工作,还帮她们辅导孩子学习。有了李志清的大力支持,杨发秋全身心投入到公安工作中,是单位里出了名的“老黄牛”,多次荣获各类嘉奖,而这些荣誉的背后,离不开李志清的支持。

  好儿媳谱写孝老爱亲赞歌

  杨发秋牺牲后,李志清的公婆承受了巨大悲痛,尤其是婆婆患有冠心病,因悲伤过度身体虚弱,李志清寸步不离地守在老人身旁,独自挑起了家庭重担。“虽然发秋走了,但是我要替他守好这个家。”李志清坚定地说。

  每到节假日,无论刮风下雨,李志清总要坚持回北秋房村看望公婆,帮他们做家务、干农活儿。冬天天气寒冷时,李志清就会接两位老人到县城过冬,年年除夕夜,她都会张罗一大桌饭菜,陪老人热热闹闹过春节。村里盖起了集中安置房,李志清第一个把房子给老人装修好……乡亲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都夸李志清是村里最孝顺的儿媳妇。

  其实,李志清的老父亲也已经80多岁了,作为家中唯一的女儿,自打丈夫去世后,李志清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照顾公婆上,很少有时间去看望父亲。对此,她感到很惭愧,含泪对父亲说:“女儿不孝,恳求爸爸谅解。”父亲却安慰她,让她安心照顾好公婆和孩子,家里的事情不用她操心。

  在李志清心里,她早已把公婆当成自己的亲父母。29年来,她用赤诚孝心诠释了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用实际行动演绎感人的亲情故事。

  坚强母亲培养儿子当警察

  杨发秋去世后,李志清感到用实际行动,完成他未尽的心愿,才是自己的重要任务。于是她接过接力棒,继承丈夫热爱家乡、情系乡亲的大爱,尽心竭力为家乡做公益。

  2017年至今,李志清已累计为乡亲们捐赠了3万余元的物资。她时常利用假期到北秋房民宿做志愿者,为前来旅游的市民讲解北秋房村历史文化。此外,她还帮乡亲们上山采连翘,组织开展义务理发、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帮乡亲们在县里购置日用品或代办家事等力所能及的事情。

  李志清的这些举动,深深地影响了儿子的成长。对孩子而言,父亲因为工作繁忙,陪伴他的时间并不太多,但是在母亲的引导下,父亲对他的积极影响从来没有缺少。他渐渐理解了父亲“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境界,也明白了母亲的辛苦与不易。

  2018年8月,李志清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如愿成为一名公安民警。每当儿子在工作中取得了成绩,李志清比自己得奖还高兴,同时也感到很骄傲。她时常告诫儿子,希望他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长为一名优秀警察,默默守护着社会的安宁,尽职尽责为群众服务。

  20多年来,李志清身体力行诠释孝老爱亲传统美德,用大爱诠释了自己的担当和奉献,凝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丁德令)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