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望月夫妇正在整理货品
“我虽然是一名残疾人,在我看来,不逃避现实,勇于承担责任,人人都可以成为主宰命运的强者。”陈望月谈到自己的创业故事时这样对记者说。他用艰难创业的奋斗过程诠释着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陈望月从小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残疾。残疾给他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当别的孩子四处奔跑时,他却只能以双拐代步;当同龄人纷纷背上书包活蹦乱跳地走进课堂时,他却只能依靠母亲护送慢慢地来到学校。12岁那年,在他满怀信心等待走进初中大门的时候,命运再一次捉弄了他,因为重度残疾,他又一次病倒了,从此,再没有在学校就读。
1985年,16岁的陈望月用家人借来的钱买了一套修钟表的工具,开始了自己的奋斗之路。通过政府帮助,他在潞州区西大街石桥南路口设立了一个简易钟表亭,每天早出晚归、兢兢业业经营自己的修表生意,终于有了一些微薄收入。他舍不得买一件衣服或吃一顿像样的饭,而是一分一分积攒起来买书籍,经常挑灯夜战。通过自学,他掌握了专业维修知识,成了远近闻名的修表“行家”。
在从事钟表维修期间,陈望月接触到从事橡胶制品的厂商。据他回忆:“当时从事这个行业,自己也不太了解,厂商看到我是残疾人,就先提供各种型号、规格的橡胶制品,并让我卖了产品后再结账。”
橡胶制品产品的规格、型号多容易混淆,体积大搬运困难。陈望月说:“买家有需要送货的,虽然我腿脚不方便,但都要亲自骑着三轮车送去。”在他看来,经商最重要的就是诚信,为取得客户的信任,认真对待每一单生意,即使路途再远,只要客户需要,他都坚持上门送货。
“虽然腿残疾了,但我还有双手,我不能放弃,要坚定信心。”谈起橡胶产品创业之初的艰辛,陈望月依然信心满满。为了扩大市场,争取到更多的客户,陈望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天气状况,都坚持不懈,靠着他坚强意志和诚实守信,他的店铺由小到大,生意越做越红火。
陈望月说:“送货时为了节约时间我一天只吃一顿饭,只要能完成送货任务,浑身都是劲儿,也不觉得渴和饿。”在妻子康素平眼里,丈夫尽管身体有残疾,但生活中积极乐观,有困难是迎难而上,做起事来总是竭尽全力。
“创业过程困难重重,我想过放弃,但是残联给予我很多的鼓励和支持,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信心。”陈望月说,回想这些年,潞州区残联的工作人员主动服务,提供残疾人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这样一来,费用降低了,竞争力增强了,他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儿了。
潞州区残疾人联合会对陈望月的创业精神给予了表扬和肯定:“残疾人是一个弱势群体,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适应社会能力弱,因此在生活中他们遇到的困难比正常人多得多。我们应该尊重他们,尽力帮助他们,努力让党的政策惠及每一个残疾人家庭,让他们切身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文/图 :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