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显明的无偿献血证和荣誉证书 (摄影:程霞 杨上)

武显明自制的宣传旗 (摄影:程霞 杨上)
他,累计自愿无偿献血112次,献血总量达40000余毫升,直接挽救生命160余人;他,身着红色志愿马甲,穿梭于各献血点、志愿服务宣教现场,累计志愿服务2万3千多小时;他,以“一人带全家”,积极投身于无偿献血公益事业,将感恩之心融入汩汩热血……他就是武显明,一位用“热血”传递爱心的“献血达人”——
提及自愿无偿献血,相较于“奉献”一词,武显明更愿意称之为“反哺”。1996年5月,武显明的孩子因骨癌离开了人世。在回忆孩子短暂的生命时光时,时而闪现的温暖画面,总是感动着武显明和他的家人——在孩子接受治疗期间,社会各界热心人曾为其捐助了一笔笔善款,更有好心人撸起袖子为孩子输血延续生命。武显明告诉自己,身为一名父亲,不能被痛苦和无助吞噬,应该将这份爱心延续。于是他走进了献血点,决定用自己的“热血”挽救、延续更多的生命。
翻开武显明的《无偿献血证》,上面整齐地记录着:1996年5月,400ml;2001年3月1日,200ml;2003年8月18日,400ml……足足有28本。武显明告诉记者,目前,记者能看到的《无偿献血证》并不是他无偿献血的全部记录。由于搬家、收拾旧物等原因,一些《无偿献血证》已经找不到了。再后来,捐献血液有了《电子无偿献血证》,他便把这些纸质的证书全部收了起来,束之高阁。
武显明之所以被称为“献血达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坚持献血年份长,累计献血量多,还因为他是最早一批成分血的捐献者。2001年,在一次无偿捐献全血过程中,武显明从血站工作人员的口中得知,成分血的临床需求较大,且捐献间隔期较短,他便默默在心里算了一笔救人助人的“爱心账”:2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期至少是半年,如果捐献成分血,间隔期只需20天。自那以后,无论严寒酷暑,只要身体情况允许,武显明每个月都会到献血点捐献一次血小板。
谈到武显明,他朋友的口中总是流传着一个“传奇”故事——潞城“大烟囱”戒烟啦!原来,武显明曾是一个每天5包烟、香烟不离手的“烟枪”,因为吸烟,手指都被“烤”得焦黄。可自从走上献血的志愿之路后,为了给受助者和临床治疗提供更为优质的血液,他戒掉了烟和酒,并且每天坚持锻炼、规律饮食。在收获了好身体的同时,还收获了满墙的马拉松奖牌,以及一群志同道合以血液传递爱的伙伴。
在过去的27年间,武显明不仅自己坚持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还加入中华骨髓库和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同时还带动了身边的至亲、朋友、同事等470余人加入“三献”事业。近年来,他先后策划组织计划外无偿献血活动156次,宣传招募16700余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捐献血小板650余万毫升。
“我今年58岁了,无偿献血的年龄上限是60岁,但无偿献血的志愿宣教服务是没有年龄上限的。”武显明说,他一直信奉一句话,一个人献血100次,不如让100个人献血一次,他希望通过无偿献血能够邂逅更多的人,把个人的小小善举汇聚成大爱,让更多的生命在奉献中闪光。(申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