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治市司法局严格落实省、市优化营商环境系列决策部署,立足工作职能,精准发力出实招,多策并举求实效,从强化制度供给、深化“减证便民”、优化法律服务、细化普法宣传等方面积极构建四大工作矩阵,奋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长治示范样本。
强化制度供给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锚定“指南针”
牵头起草并推动市委依法治市委员会印发《长治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设立行政立法企业、行业协会商会联系点,畅通立法民意“直通车”。
组织开展涉及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2021年以来,共审核市级行政规范性文件、一般性行政文件等276件,提出法律意见400余条。推动公布全市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公开市级1804名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推动市县两级执法机关公布2022年度行政检查工作计划,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针对违法或不当的执法行为,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督促涉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整改到位。建立跨领域综合执法和协调联动机制,重点在文明交通综合治理和建筑工地监管领域探索开展执法检查“综合一次查”。
深化“减证便民”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按下“便捷键”
统筹加大全市证明事项清理力度,严格坚持六个“一律”取消原则,经过两轮“五减”行动,至2021年全市相对集中行政审批事项的证明材料减少78%。2021年12月,动态调整并公开市县两级2596项证明事项保留清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加大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推行力度,并下发《长治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截至今年5月底,市直工程建设、市场主体登记等60项事项共计办理18万余笔承诺制业务。2021年12月,推动完成市县两级624项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清单的动态更新及社会公示工作。
“串联”变“并联”,建立法治化营商环境系列工作的高效联动衔接机制。司法行政、行政审批、发展改革等部门持续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使“减证便民”、证明事项清理、创优营商环境等工作联动推进,同步落实。
优化法律服务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启动“主引擎”
推出法律服务系列“组合拳”,组织动员法律服务队伍面向全市企业及基层群众持续开展“免费法律咨询便民工程”,2021年以来,全市累计免费解答法律咨询7万余人次。组织系统11名优秀人才建立涉企政务服务专家团队,为企业提供司法行政政策法规等精准政务服务。结合“法治体检”“法律三进”“便民惠民三服务”活动,为民营企业提供个性化特色法律套餐。
“把脉问诊”优化涉企矛盾纠纷调解服务,积极推进人民调解工作,成立长治市第一届人民调解员协会,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310件。指导成立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快速有效解决渠道。
细化普法宣传
为法治化营商环境注入“强心剂”
将依法治企纳入全市“八五”普法规划,推动“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形成各部门入企法治宣传的强大合力。依托报刊、门户网站、公众号等媒体,线上、线下宣传方式相结合,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宣传大格局。利用“长治普法”抖音号发布涉企法律法规、典型案例及释法视频,切实提升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与市妇联联合举办“建设法治长治巾帼在行动”为主题的巡回宣讲活动,为企业和职工普及民法典等法律知识。持续开展“法治文化进基层”活动。今年以来,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宣传活动3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