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春潮涌 “耕”新正当时

——长子县走出农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2024-04-30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驱车行驶在长子县1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感受“灵秀长子”平畴沃野的开阔,“上党米粮川,筑梦新田园”的肥沃。田野里,几台农机来来回回穿梭,三五农人正精耕细作,信心满怀地耕耘着希望的田野。

 
  北国之春,稳稳地落在长子宽阔而又厚重的肩膀上。
 
  锁定2024年的春天,徐徐揭开长子县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篇章,一望无际的画卷不断铺展、漫卷。如此厚重而又明快的精彩画卷是谁绘就?答案无疑。是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为根本遵循的生动实践,是中央和省委、市委各项方针政策在县域的深入落实,是长子县全县上下的赓续奋斗、砥砺奋进。
 
  长子县素有“太行聚宝盆”“上党米粮川”之称,是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国家级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创建县、国家级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县。
 
  占尽地利,呼应天时,激昂干劲。
 
  在推进乡村振兴之路上,长子县始终靶向明确,牢牢牵紧农业高质量发展这个“牛鼻子”,深入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持续发力,利箭出弓,志在必得。
 
  从“中国大青椒之乡”享誉全国,到“上党米粮川”领军三晋农业第一方阵,再到打造“全省一流现代农业强县”,一路走来,长子县不断前行,接续交出靓丽答卷。
 
  今年,市委提出要着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坚定稳量保供,发展特优农业,加快乡村建设,深化巩固衔接,夯实“三农”基础。长子县的精彩实践,正是全市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奋进之曲悠扬激越,改革发展成果喜人。
 
  放眼今日长子,传统农业攀“新高”。着眼科技赋能,推广“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玉米渗水地膜覆盖旱作高产技术等集成技术厚植优势;着眼夯实基础,不断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实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机械化深施等技术深挖潜力;着眼改革创新,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循环农业、积极引育人才,多措并举激发活力。
 
  放眼今日长子,丹朱处处产“好粮”。让好政策赋能,连续三年,出台强农惠农政策,对设施蔬菜、种粮大户等27个方面进行补贴,有效激发农民投身农业发展积极性;
 
  让好环境护航,持续推动“一县一业”深入实施,创优营商环境,激发龙头企业活力;让好保障兜底,做好自然灾害和农业重大病虫害防治,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丰富农业保险产品,让农民吃下“定心丸”。
 
  放眼今日长子,名品荟萃皆“佳肴”。持续优化布局,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使农业生产功能区更加科学合理;持续锻造品质,着眼一、二、三产融合,全面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地标认证、绿色认证,让长子农产品更具品质;持续聚焦高端,紧盯行业前沿,不断引进开发新品,让地道“长子味”走向更加广阔市场。
 
  场景,在不断刷新;形态,在不断演进。突破的,是旧有的体制和机制。打破的,是传统的壁垒和困局。击破的,是以往的景象和记录。3月30日,作为先进典型,长子县在全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领导干部培训班暨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
 
  上春山,向春行。走进今日长子,看农业发展新貌,热辣滚烫,气象万千。
 
传统农业攀“新高”
 
  定位,开垄,施肥,铺膜,下种。
 
  在长子县鲍店镇宫家庄村的农田里,种粮大户王建堂正带着伙伴们用心耕作。眼前这片70亩的耕地,是他今年负责的“德育丰919”玉米品种早播测产试验基地。大田种植、覆膜种植、滴灌种植、浇灌种植……不同种植环境下的玉米,将在未来几个月里进行“竞赛”。
 
  “去年,县里成功创建‘吨粮田’,这让我们信心倍增。今年,一定得把试验做好,把好品种筛选出来,把好技术应用好。”王建堂说,种植管理的每一步都不能马虎。
 
  让传统农业攀“新高”,高在科技赋能。
 
  2023年,长子县实施创建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集成推广垄沟转换“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集成技术、玉米渗水地膜覆盖旱作高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一喷多促”绿色防控增效技术等集成技术,辐射带动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的专家现场测产中,实现“晋技+晋种”创出平均单产2447.1斤的旱地“吨粮田”。今年,长子县将持续实施玉米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项目,着力打造5万亩垄沟转换“一免五增”艺机一体化有机旱作集成技术基地,扎实开展“吨粮田”建设,让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显现更加持久动力。
 
  在石哲镇吕村,农机大户连跃洲正带领他的团队为村民耕地。依靠为村民提供农机服务起家的连跃洲,如今业务已拓展至土地托管、农技服务、规模种植等方面,这不但让他闻名乡里,还带动了附近村民就业。
 
  据介绍,去年,长子县在乡镇试点成立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中心,根据农户种植需求,与托管主体共同制定玉米、大豆、小麦等套餐模式标准,推动托管主体对生产中的耕、种、防、收环节进行全程服务,实现主体通过规模受益、农户多渠道增收的双赢效果。2023年,全县农业生产托管面积达到10万亩。
 
  让传统农业攀“新高”,高在夯实基础。
 
  4月10日,宋村镇小庄村设施蔬菜大棚内,长子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王旭,正在为种植户讲解春播大青椒的水肥管理技术。专家讲解仔细,群众聆听认真。
 
  对于小庄村群众来说,这些年,关于这块“田”的变化,很“甜”。不但时常有专家上门服务,还为耕地进行测土配方,“如今种田也需‘按方抓药’。”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基和命脉。近年来,长子县逐级压紧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出台撂荒地复耕复种奖补政策。同时,科学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同步推进田间配套设施建设,推广耕地质量提升技术,实施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肥料机械化深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提升。
 
  农业大发展,农机唱主角。在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长子县不断加强县级配套政策支持,支持引进高端智能农机装备投入生产,在农机合作社试点开展提档升级工作,装备智能化监控平台和农机化综合管理平台,购置无人植保机和多光谱航测无人机等设备。2023年全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78.6%。
 
  去年以来,长子县持续推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管、护一体化全过程长效机制,引导农户惜田爱地。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62.04万亩,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以上,亩均增产可达100斤。
 
  让传统农业攀“新高”,高在改革创新。
 
  在长子,提起石哲镇西汉村,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20年前,靠发展户用沼气实现农户农业生产小循环,西汉村的发展模式闻名长子;20年后,西汉村已形成秸秆综合利用、农业综合园区、畜牧业高效发展一体化大循环的农业生产大格局。
 
  “村里的养牛场每年可消耗秸秆4500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公司每年可消耗秸秆3万吨,每年可为老百姓免费提供沼渣、沼液3000多吨,全镇的玉米秸秆在我们村就可以消耗掉90%。”西汉村党支部书记闫建光掰着手指头算起了生态账,“不但养了牛、肥了地,还发展起了新产业。”
 
  闫建光的高兴是打心底的。在发展循环农业的过程中,他尝到了甜头:村里的耕地是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惠泽采摘园的果蔬产品供不应求,养殖场效益节节攀升,大规模沼气生产惠泽乡里。哪一样不值得高兴?
 
  闫建光的高兴还在于不断探索新路。去年,他们引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年可利用农作物秸秆制作有机质材料3万吨,还可以进一步延伸制作各种包装盒等产品。
 
  让传统产业攀“新高”,高在接续高端。依托省校合作平台,长子县积极与中国农大、山西农大等高等院校合作,签署技术服务协议,利用秸秆、蔬菜废弃物积极开展农用酵素试点,现已推广农田1600多亩,初步达到化肥减量、品质提升的效果。同时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组织13支科技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开展科技培训、技术指导。去年以来,长子县还柔性引进农业领域博士11名,助力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丹朱处处产“好粮”
 
  4月9日,长子县丹朱镇朱坡底村。
 
  潞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王海峰身着一身迷彩服,耕耘在春风浩荡的田野。他时而趴在地上察看刚刚破土而出的谷子幼苗,时而起身轻抡锄头清除田间的杂草,黝黑的面庞上挂满欣喜的笑容。
 
  对于王海峰来说,这些嫩绿的幼苗可是新春的希望。
 
  长子县能种谷子吗?能!传统栽培作物之一。
 
  能种出优质的谷子吗?不确定。
 
  去年,王海峰在村边的丘陵上流转来200多亩耕地进行试验,结果大获成功。
 
  秋后算账,他总结了三条成功经验。第一,丘陵环境适合谷子生长;第二,来自山西农科院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撑;第三,县里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力支持。
 
  200亩谷子,10万斤产量,100万元收入。这让习惯了在平原种蔬菜、玉米,对丘陵山地不屑一顾的当地老农大开眼界。
 
  趁热打铁,王海峰成立潞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购置小米加工生产设备,打造“晋谷丹朱黄”小米品牌,在市场上销售火爆。
 
  去年秋后,专家建议王海峰在当地发展冬播谷子,他信心百倍,把面积扩大到300亩。“有县里的政策支持,咱种粮有保障、有信心。”王海峰说。
 
  “好粮”产自好政策。2023年,长子县财政拿出近1亿元,对种粮大户、大豆种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种子种苗繁育、撂荒地复耕复种、地膜回收、设施蔬菜等27个方面进行补贴。试点开展大豆种植收入保险、特色种植保险,逐步健全农民种植收益保障。
 
  春意勃发,希望升腾。
 
  在长子县丹西龙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连栋温室大棚里,三五成群的工人正在采摘鲜嫩无比的彩椒。经过筛选包装,这些优质彩椒将会发往北京、广东等地的市场。
 
  作为长子县专门从事优质大青椒种植的开拓者之一,李生贵每天都会到这里进行技术指导。尽管他已将毕生所学传授给儿子李强,但对于大青椒这一长子县的传统农业优势项目,李生贵有着别样的执着。
 
  “县里提出要重振‘中国大青椒之乡’的辉煌,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想起当初创业,靠简单的技术积累和开拓精神,“长子大青椒”和“生贵式移动大棚”闻名全国。如今,技术更加成熟的各种大棚、品质更加优良的青椒品种、服务更加健全的保障措施,让李生贵看到了长子设施农业更加灿烂的未来。
 
  “好粮”产自好环境。近年来,长子县大力发展以现代设施农业为载体的“一县一业”,不断推动农业产业提速提档提质。先后出台《长子县“一县一业”青(尖)椒产业全产业链服务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扶持现代设施农业,采取“两叠加+三段补”方式,对青(尖)椒产业进行全方位奖补,仅2023年累计拨付奖补资金2.6亿元。2023年,全县新发展高标准设施大棚3300多座,新增青(尖)椒播种面积2.02万亩,累计播种面积达到5.02万亩。
 
  与丹西龙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一墙之隔的一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育苗基地里,同样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一盘盘长势茁壮的蔬菜幼苗被打包装车,运往周边各地。作为长子县最大的蔬菜育苗基地,一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占地120余亩,年产各种蔬菜苗3000多万株,是长子县的农业龙头企业。
 
  谈起公司的繁荣,员工张玉玉感慨万千:“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收入很好。农村要想强,没有产业怎么行?”
 
  然而,张玉玉可能不清楚的是,在她看来的“岁月静好”背后,是长子县对农业发展提供的强大支撑和优良环境。一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是看中了长子县优越的水土条件和发展环境,才落户这里,在短短几年间迅速崛起。
 
  为农业注入“稳定剂”,才能吃上粮食安全“定心丸”。
 
  自然灾害和农业重大病虫害,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巨大风险。切实加大防灾减灾力度,长子县借鉴广州“幸福农法”的经验做法,加强自然灾害气象预警,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采取培土保温、合理追肥、科学浇水、加固保温等措施,预防倒春寒和大棚雪灾。
 
  与此同时,长子县不断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食用农产品“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行动等专项监管执法工作,全面推行农产品质量“两个黑名单”制度、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确保全县农资市场合法合规,生产基地用药规范安全。
 
  “好粮”产自好保障。让农民安心,让农业安全。长子县不断丰富农业保险产品,针对粮食生产的特性和风险,在粮食政策性保险的基础上推出冬播谷收入险和价格险、玉米成本险、高粱特色险、小麦完全成本险等新的保险险种,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政策性保险参保率达100%,商业保险参保率达40%。
 
名品荟萃皆“佳肴”
 
  种下“希望树”,结出“幸福果”。
 
  正是果树开花季节,在田间劳作的“80后新农人”侯今朝格外卖力。南陈镇申村丘陵上的300多亩梯田,是侯今朝的创业基地。
 
  几年前,他在这里种下苹果、玉露香梨、樱桃等果树,如今这些果树有的进入盛产期,有的开始挂果。得益于生态环境优良,这里生产的水果品质好、甜度高,每到收获季,很快就销售一空。
 
  同样,在南漳镇酒村的丘陵上,“80后”创业者韩亮正带着村民在这里种植党参。
 
  长子也能种党参?
 
  在众人怀疑的目光里,去年,韩亮不仅在这里试种成功,还将丘陵下的陶清河水引上了山,获得了不菲的收益。今年,他又将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到400多亩,准备大干一场。
 
  如今的长子农业,早已走出单纯种粮种菜的传统模式,向着更加丰富多元的方向挺进。这是长子县不断调优粮食种植结构结出的喜人果实。
 
  “佳肴”之佳在布局。
 
  根据当地自然气候、生态特征、资源优势、作物适宜性、生产习惯等因素,结合区域优势特色产业,长子县调整优化粮食生产结构,制定“二区多点”实施战略。二区即粮菜与健康养殖循环农业区、药果种植及生态涵养区;多点即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高效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示范区。
 
  其中,粮菜与健康养殖循环农业区布局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带,在8个乡镇主要发展设施蔬菜、高产玉米种植及绿色健康养殖等产业。有机旱作药果种植及生态涵养区布局在海拔1000-1500米的山区、丘陵区,在7个乡镇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生产的同时,注重生态保育功能,丰富农业产业类型,主要发展连翘、苹果、梨、中药材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
 
  “多点”即以农业封闭区、示范乡、示范村、高效农业园区和特色农业示范区为基础,建设集农业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休闲观光、科普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主体,全方位支撑全县粮食产业稳步高效发展。
 
  “佳肴”之佳在品质。
 
  筛、洗、焖、净、磨……经过一道道工序加工后,颗粒饱满的优质小麦被磨出白生生的面粉。看着眼前的一切,宋志宏喜上眉梢。连他自己也没想到,长子当地生产的面粉会如此受欢迎。
 
  去年,在县里大力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的政策支持下,宋志宏创办了长子县兴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要加工当地的优质小麦,打造“石磨高筋面粉”品牌,兼营玉米糁等农产品,获得了极大成功。
 
  宋志宏所在的鲍店镇西王坡村,是长子县小麦种植的核心产区,历史上颇有盛名。为了勃兴这一产业,宋志宏在长子县的支持下,和农户一起选品种、钻技术、搞生产,终于生产出了上好的小麦。
 
  之后,他引进石磨生产线,注册“晋享宏顺”商标,生产经营优质面粉,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进一步推动粮食精深加工,长子县先后培育惠康豆制品、石门沟小米和岚河粉条等一批杂粮类加工龙头企业勇闯市场;支持富森饲料、晋科饲料等一批饲料类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中郜面粉厂和兴农面粉厂扩大规模再生产。同时,在长子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置专门的粮食加工区,为培育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创造良好条件。
 
  大力实施农业“特”“优”战略,长子县还全面推进区域公用品牌、地标认证、绿色认证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这是咱们生产的灵芝口服液,这可是2022年立项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9岁的郭亚杰,对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充满自信。
 
  在宋村镇东王家堡村,郭亚杰、郭亚静姐弟俩创业的故事可谓佳话。他们所创办的山西班泽食用菌有限公司,如今是立足长子辐射周边县域的知名企业之一。
 
  “佳肴”之佳在高端。
 
  他们的成功,正来自着眼高端。
 
  出生于1988年的郭亚静,看到了发展食用菌的巨大商机,于2017年到山西农大食用菌研究室学习深造。经过两年学习后,她回村创办了公司,把灵芝种植技术带了回来,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经过几年打拼,她与山西功能食品院合作,研发出了以灵芝为原料的植物饮料、药片、糖果等系列保健食品,在高端消费市场颇受欢迎。
 
  农业发展,关键在人。受姐姐扎根乡村创业的感召,郭亚杰也主动放弃城市生活,回村打拼。他的到来,让郭亚静如虎添翼,在发展灵芝的基础上又发展起了羊肚菌产业。现在,他们发展的种植基地立足长子、辐射周边县域,效益非常可观。
 
  如今,走进长子,丰富而多元的农业产品,不断丰富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坚实而厚重的保障体系,不断加速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澎湃而激越的创新活力,不断涌动着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浪潮。
 
  向春而行,向高而攀,向新而生。我们在一个个场景的转换、一个个业态的兴起、一个个产业的壮大、一批批年轻人的加入中,看到了“上党米粮川”勃兴的无限希望!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