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实力“圈粉”带火一片好风光

——上党区推进文旅融合带动群众增收

2025-06-23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仲夏时节,晨雾稀薄,老雄山在沉寂一夜后渐渐苏醒。“吱呀”,推开一扇厚重的木门,恍惚间,犹如一脚踏回数百年前。

 
  “这是一座元代遗构,名五凤楼。五凤楼之名,源于其分两层,却有五重飞檐,层层挑角,形似凤凰展翅,寓意‘五凤朝阳’,寄托了古人对美好的祈愿……”随着大门的打开,导游带着游客开始游览五凤楼。
 
  五凤楼位于上党区南宋镇南宋村,楼内木构件多保留原貌,斗拱硕大,梁枋简洁,透露出粗犷而不失精致的风格,是元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如此高规格的五凤楼,世上仅存三座。这座始建于元代,经明清两代修葺的古建,以其精湛的建筑工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于2006年荣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真是太让人惊奇了,五凤楼有‘五奇’,除了‘桑木梯’‘荆木梁’及‘八角藻井’外,献亭的‘断梁’也是其一。献亭东侧横梁被截开,成为互相吻合的断梁。无论是为了应对木质结构热胀冷缩而特意留下的缝隙,还是建造时木料短缺,不得已拆补而成,这都代表着古人的智慧。但无论如何,这根断梁支撑献亭度过了数百载风雨春秋,成为一个‘完美’的缺憾。”来自河北的游客张兴说,“回去一定要把五凤楼这‘五奇’介绍给朋友,让他们来看看,感受长治古建的魅力。”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凤楼的保护工作得到政府与社会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市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建筑修缮、环境整治与文化资源挖掘。文物修复专家采用传统工艺修复琉璃瓦与木构件,确保古建风貌不改。
 
  南宋村的村民也积极参与到五凤楼的保护与传承中。他们自发参与古建修缮与日常维护,还通过村里老人口述的历史,积极整理相关史料,并向游客讲述五凤楼与村落的故事。这些努力,使五凤楼不仅是静态的文物古建,更是动态的文化空间。
 
  2024年,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火爆出圈,点燃了人们对于古建探究的热情。
 
  “去年景区游客激增至10余万人,比以前翻了一番,景区收入约40万元,达到历史巅峰。”南宋村五凤楼旅游公司总经理秦江平介绍,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加,不仅解决了部分村民的就业问题,村里的农家乐、民宿等文旅产业也逐步多了起来,村民总体收益增加约100万元。
 
  文旅赋能是乡村振兴的强大助力。为更好地发掘当地文旅资源,激发乡村文旅发展活力,南宋村对景区进行了5年规划,计划修建大型停车场、扩建游客中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还将引进智慧平台,完善票务系统,为广大游客提供全方位、全流程智慧旅游服务。“相信随着景区功能的不断完善,这里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古建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秦江平对景区的前景充满信心。
 
  采访过程中,前来探访五凤楼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边观赏边赞叹,在这座古韵浓郁的楼阁里,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五凤楼,这座元代建筑的稀世遗珍,往深处迈进的每一步都是在回溯中华文脉延绵赓续的轨迹。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五凤楼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更是启迪未来的文化灯塔。通过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它将继续焕发光彩,为后人打开一扇通往中华文化深处的窗口。
 
  再次回望五凤楼,飞檐翱翔,檐铃回响,激励我们守护文化根脉,书写时代新篇。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