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上党区深入打造“新晋邻·乐宜居”城市党建品牌,有效运用“五邻”工作法,构建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党建工作体系,切实增强社区居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党建聚邻,筑牢治理根基
上党区聚焦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坚持“支部建在小区”的工作方针,动员退居二线党员、退役军人、物业企业人员、网格员等将组织关系转入小区,编入楼栋党小组,并公开选举85名政治过硬、群众信得过、服务有本领的小区党支部书记,让小区群众办事有了“主心骨”。
据了解,通过单建、联建、帮建等方式,上党区建成小区党群服务站83个,结合城区人口密集实际情况,高标准建设“幸福驿站”23个,构建“10分钟便民幸福圈”,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赋能安邻,汇聚多元合力
针对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上党区坚持减负、赋能“双向奔赴”,推动各类资源、服务下沉基层,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变“聚指成拳”。今年以来,上党区委、区政府细化为基层减负措施,集中整治牌子多、台账多等问题,缩减社区协助政务事项,研究制定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和动态调整管理办法,减少开具证明事项22项,让社区干部轻装上阵。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干部素质,上党区举办村(社区)“领头雁”培训班、城市基层(社区)党建研讨班、社区书记“擂台赛”等,助力社区工作者主动适应基层治理新格局。
人人参与,大家共管,齐心协力办好小区大事。上党区按照居民需求设置政策宣传、环境治理、公益帮扶等志愿服务岗,建立社会服务孵化中心,引导2700余名党员积极认领服务岗位和“微心愿”,动员420名离退休党员将组织关系转接到居住地,积极参与社区治理,让“银发力量”离岗不离“心”。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就连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就业群体也成了政策宣传员、民情收集员,120余名“快递小哥”成为基层治理“活跃因子”。
服务暖邻,拉近邻里距离
上党区将每月第一个星期五定为“城市共建日”,由社区党委组织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轮值担任“东道主”,报到党员、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共同参与,进一步推动社区共建共治共享。
在实际工作中,重点关注“一老一小”工作,截至目前,上党区在2024年共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4家,中心内设立日间照料、医疗、康复理疗等功能室,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幸福时光;积极筹备建设府后街社区“吾家食堂”、光明北路社区“子乐沟新村食堂”等,既让社区居民成为“饭搭子”,又为传统节日和红白事用餐提供了场所;开设“五点半课堂”“亲子课堂”等,对小区学生进行托管和辅导,解决了家长的后顾之忧。
共治睦邻,畅通议事渠道
为适应社区治理新变化、新特点,上党区积极探索“1+2+N”协商议事机制,引导多方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建立“小巷议事会”“光明邻距离”“和谐邻里亭”等议事机制。
上党区长乐社区排房区域人口杂、商铺多、房屋老、矛盾突出。为有效解决各类问题,社区协同多部门共同打造“小巷管家”品牌,建立“小巷议事会”,重大事项决策由网格党支部牵头,小巷居民、周边商户和区国土资源、区住建、区电力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有效解决了街巷硬化、居民采光、安全接电等问题,受到群众普遍认可。
文化润邻,构建和谐家园
社区工作关系千家万户,为丰富群众生活,打造良好生活氛围,上党区制定邻里公约、梯道公约、商家公约等,开展最美楼栋长、最佳居民提案、“好婆媳家庭”、“孝亲敬老典范”等评选活动,探索建立和谐友好的邻里生活新模式。
与此同时,“大手拉小手”、“缤纷暑假 乐享童年”、“艾”上健康、“红门护航”等社区主题活动也为社区群众带来不一样的精神享受,打破了“陌邻壁垒”,实现了“睦邻友好”。上党区长安社区以“睦邻文化”打造和谐社区,利用传统节假日开展“棕叶飘香、情暖端午”“情暖重阳节、敬老献爱心”等活动,打造“青春暖夕阳”志愿服务品牌,使居民幸福感不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