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源 聚势争先千帆竞

2025-08-06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申益淋
  太岳山下,沁河之畔,一场项目建设的攻坚之战正在壮阔铺展。
  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蜿蜒延伸到沁源县人民医院崭新的诊疗大楼,从京能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的蓝色矩阵到沁河中学拔地而起的教学楼,一个个发展项目汇聚成星火燎原之势,在254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点燃发展激情。工业项目激活产业动能,民生项目聚焦群众期盼,生态项目守护绿水青山,沁源县以项目为抓手,把“规划图”变成“实景画”,用一张张硬核成绩单,交出了一份让人民满意的发展答卷, 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诠释着发展的温度与力度,让每一份成绩单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聚力生态建设,从环境升级到价值转化
  倾心守护绿水青山,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地处太岳山脉腹地的沁源县,以“生态立县” 战略为引领,走出了一条从环境深度治理到生态价值多元转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环境治理攻坚中,沁源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为指引,将沁河流域生态保护作为重中之重,构建起多层次、系统性的保护体系;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创新实施“人工造林+飞播造林+科学管护”三位一体绿化模式,让绿色成为沁源最厚重的底色。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依托优质生态资源,沁源打造“太岳一号”旅游公路,串联起“花坡天路”“灵空圣道”“谷远野径”三大板块,将农村公路与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产业等融合规划建设,形成农村公路红绿辉映走廊带。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探索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让林下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形成以中药材、食用菌、林麝养殖为主导的林下经济产业集群。
  从“护绿”到“用绿”再到“享绿”,沁源的实践印证了生态建设的系统性价值。随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逐步完善,这座千年古县正以满目苍翠的生态画卷,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答卷。
  ▎聚焦产业转型,从资源依赖到多元突围
  在沁源县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标准化厂房里,山西鼎晟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动力型锂电池项目的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一节节锂电池经过辊压、分切、卷绕、注液等10多道工序后顺利下线。作为沁源县重点绿色环保项目之一,鼎晟达新能源的顺利投产,正是沁源摆脱“一煤独大” 产业格局、向“双碳”战略迈出步伐的生动注脚。
  长期以来,沁源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形成了以煤炭开采、洗选、焦化为主导的工业体系,这种产业结构反映了沁源作为资源型县域的经济发展路径依赖,也凸显了其产业转型的紧迫性与挑战性。近年来,沁源县产业体系正经历从单一资源型向多元复合型的战略转变。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战略核心,积极探索“上探下延”的多元发展路径。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传统煤焦产业的附加值和清洁化水平,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良性互动格局。
  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20年的36个增长到2025年的69个。2025年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产值204.87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112.4亿元,增速11.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全面构建起以煤炭产业为根基,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产业绿色化、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
  ▎聚势民生蝶变,从基础保障到品质提升
  沁河中学的工地上,综合楼、教学楼、公寓楼等已完成基坑开挖,阳光洒在这片希望的土地上。这所占地63581平方米的12轨寄宿制学校,明年将迎来新生。“以前农村孩子要去市里挤宿舍,现在优质教育资源送上门。”不少“准新生”的家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医疗领域的变革,让优质医疗触手可及。新建的县人民医院会诊室里,省里的医疗专家正通过 5G 远程系统指导本地医生进行腹腔镜治疗,这在两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场景。郭道镇中心卫生院的透析室里,医生刚为患者完成透析治疗,这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硬软件双缺失的基层医院,如今已是“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表现突出机构。
  交通网络的升级让“时空距离”不断缩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将县域内特色景区串成珍珠链,沿线农家乐生意“送上门”;通用机场项目有序推进,一期工程已全部完工并投入使用。近年来,沁源县紧扣“以交通促繁荣”发展方略,按照县域“两纵两横”路网布局,持续补齐交通基础设施短板。今年,全县还将集中力量实施完成8条县乡公路提升改造工程,打造更多百姓出行“幸福路”。
  关注民之忧、汇聚民之力、化解民之困,聚焦教育、医疗、交通等内容,沁源县精心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让群众心中的“民生愿景”一步步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幸福实景”。
  从产业园区的机器轰鸣到乡村公路的车水马龙,从医院的白衣执甲到校园的琅琅书声……沁源的项目建设不是孤立的点,而是联动的面。这些项目如同精密齿轮,咬合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更丈量着一座城市对民生福祉的执着追求。当一个个项目的星火汇聚成燎原之势,太岳山下的这片土地,正书写着县域转型的“沁源答案”。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