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300户的村庄凭啥出圈?

——潞州区五马街道北山头村的文明答卷

2025-06-15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秦天

  秋谷山下、东外环旁,潞州区五马街道北山头村处处透着精气神儿。新铺的沥青路油亮平整,路灯沿道而立,文化广场上老人摇着蒲扇看孩童追逐嬉戏,党建文化墙上的政策图解引得村民驻足观看……就在前不久,北山头村捧回了“全国文明村”的金字招牌。

 
  这个不足300户人口的村庄凭啥获此殊荣?近年来,该村以文明创建为抓手,锚定乡村振兴目标,硬是让老村落换了新模样:基础设施向城市看齐,乡风民风纯净淳朴,产业发展带动村民增收,绘出一幅“环境美、风气正、日子甜”的美丽乡村实景画卷。
 
  北山头村以班子建设为核心,成立由村党支部书记挂帅、“两委”成员协同的文明村创建领导小组,构建起责任明晰、运转高效的工作体系。通过制定年度创建计划、实施闭环管理机制,实现文明创建工作常态化、规范化,为村庄发展塑形铸魂。
 
  “文明创建不是喊口号,得让村民脚下有好路、屋里有暖气。”村党支部书记闫向军坚定地说。如今,11栋住宅楼拔地而起,85户村民搬进了电梯房;108户新排房规划整齐有序,污水管网铺设到位,99%的农户家中通上了暖气和天然气。去年落成的村委办公楼宽敞明亮,一旁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扭秧歌、拉家常、锻炼身体的好去处。
 
  村里的老人走在新铺的柏油路上感慨万分:“以前雨天踩泥坑,冬天守煤炉,现在跟城里人没啥两样!”在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时,村里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自家院墙,为铺设管道让路;“以气代煤”改造过程中,村干部逐户耐心讲解、细致算经济账。如今的北山头村,20名保洁员分片负责卫生,垃圾桶每日定时清运,就连墙角旮旯都难觅杂草踪迹。
 
  为引领时代新风,北山头村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为乡风文明树立量化“标尺”。谁家获评十星级文明户、典范星级户,谁家就会招来其他村民羡慕的目光。常平英家挂牌“星耀农家”实践点,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王宝作为创业致富带头人,李安平成为全市出租行业先进工作者,他们的事迹引得村民纷纷点赞。
 
  村里创新推出的志愿服务积分制同样颇具特色。帮独居老人买菜、参与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都能积攒积分,凭积分可兑换洗衣粉、香皂等生活用品。年逾八旬的老党员兰双旺化身“明星宣讲员”,在文方街凉亭开设的“红旗颂”党课场场爆满,他还获评“山西好人”称号。此外,村里定期举办的“半月谈”邀请专家讲解农技知识,“读书会”组织朗读者比赛精彩纷呈,“有事找志愿者,有难找村委”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搁以前,村东头的闲置厂房让村干部们愁得直挠头,如今却摇身一变成为“聚宝盆”。改建后的潞州区华夏斯坦福学校高中部,每年为村集体创收40万元,还解决了30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村西头的老砖厂经改造后,变身太航物流仓储园;原村办企业通过转产外包重焕生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村南的“农业科技生态示范园”,125块“开心农场”地块出租给市民作为“城市菜地”,村里提供种子、农具和技术指导,每逢周末,前来种菜的城里人让周边农家乐生意火爆。村北的红高粱产业园规模成片,每到秋收时节,酿出的陈醋香飘十里。
 
  “文明不是墙上的画,是村民过日子的甜。”闫向军的话语朴实而真挚。从柏油路到暖气房,从积分制到产业园,北山头村把文明创建嵌进了柴米油盐,让老村落既有“面子”更有“里子”。如今这朵文明之花,正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散发芬芳,绽放光彩。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