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敏:用热爱浇灌钢琴之路

2024-01-29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牛海燕

p26_b.jpg
刘佳敏倾情独奏。陈勤 摄

p25_b.jpg
刘佳敏倾情独奏。陈勤 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坚持是通往成功路上必不可少的品质,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人们常说艺术需要的是天赋,但实际上努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刘佳敏就是一个既有天赋又十分努力的女孩,她自幼学习钢琴,通过十几年的勤学苦练,终于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钢琴演奏硕士学位。学成归来后,她选择成为一名教师,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

亲情师恩助成长

  1997年刘佳敏出生在我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在她自小学琴的过程中,并没有像许多琴童那样经历过高压。她的成长过程是那么自然。所以,从她的音乐中可以听出那种没有压抑的轻松浪漫。刘佳敏的家庭虽不宽裕,但她的父母却愿意省吃俭用培养女儿学钢琴。儿时的刘佳敏很勤奋也很自律,那时工厂的生产任务很重,父母很忙,没空管她,别的小朋友放学了就踢毽子、跳皮筋,她就在家里学习和练琴,从小就打下了良好的艺术根基。

  如今在钢琴艺术上已颇有造诣的刘佳敏,谈起自己小时候学习钢琴的经历时很有感悟。她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音乐素养不是只学会乐器那么简单。所有的艺术都能相互滋养,书法、绘画都应该涉猎,从中汲取音乐的养分,这样学习钢琴才能事半功倍。学琴的目的和意义是为了全面地培养孩子,家长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让学琴变成一件苦差事,而忘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刘佳敏10岁时师从长治学院音乐舞蹈系孙敬副教授学习钢琴,孙敬是刘佳敏在钢琴成长道路上遇到的第一位伯乐,他不仅是她的启蒙老师,而且是她踏进钢琴之门的引路人。“孙老师总会帮助我雕琢音色,教我如何用耳朵去聆听自己的琴声,如何演奏出更好听的声音,去打动和吸引观众。”刘佳敏说,孙老师不仅是老师,更像是父亲,他的教育和鼓励既是标杆也是前行的动力。

刻苦学习终有成

  2015年刘佳敏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沈阳音乐学院,在校期间多次获得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沈阳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2019年她又以成绩优异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师从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郭兰兰教授。研究生期间多次获得北京师范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以及竞赛二等奖学金,并多次担任艺术指导,举办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获得一致好评。研究生在读期间,她还获得美国演奏家国际音乐比赛青年组一等奖;新加坡国际钢琴比赛双钢琴组一等奖;第七届墨尔本国际青少年钢琴大赛中国赛区优秀指导教师等荣誉。

  读研期间,刘佳敏天天练琴到很晚。然后回宿舍开始写毕业论文直至凌晨。对于一个能够长期忍受孤独和辛苦的女孩子来说,一定是有理想和追求相伴的。对她而言,从儿时选择了钢琴,也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无止境的“修炼”之路。这种修炼需要毅力、耐力、信心和勇气。所以,钢琴学习对于培养坚强的意志、顽强进取的品质以及踏实、严谨的作风,都有良好的作用。由于在校期间表现突出,她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少年得意,峥嵘初露。她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很多培训机构和大型演出公司纷纷向她递来橄榄枝,但她并未迷失在大都市的繁华之中,硕士毕业后,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长治,回归到只属于她自己的音乐世界中积蓄能量,并用自己的所学回报家乡。

传道授业育新人

  硕士毕业归来后,刘佳敏选择了本市的一所高校从事她所钟爱的钢琴教学工作。奥地利音乐家海顿说,艺术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刘佳敏认为,钢琴不仅仅是授人以专业技能,同时也是以音乐化人,用心用情用爱滋养学生的心灵,她将此看成是自己人生的一场修行。

  “参加工作以来,我感悟最深的是,钢琴教学表面上是我教学生,实际上是学生给了我价值感,给了我成就感,给了我事业。他们需要我,我也需要他们,教学相长,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互相成就了人生价值。”刘佳敏说。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刘佳敏有时也会受邀开展一些公益培训,她说:“爱就是教育,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尊重和爱护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我的老师孙敬和郭兰兰都是用心用情教育学生的好老师,我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艺无止境,就像钢琴键上的黑键,中间永远夹杂着空白。作为一名钢琴老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教出更高水准的学生。”刘佳敏说。(王晓萍)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