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烨向大家展示她的花馍作品 (摄影:李燎原)
1月23日下午5时,走进潞州区“福满花馍”制作间,90后女孩申烨手拿一块光滑的面团,不一会儿工夫就做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金龙”,一旁还有醒狮、葫芦、福袋、锦鲤等各种形状的花馍,整齐地摆满了案板。
花馍亦称“捏面花”,是用面捏成的工艺品。在我国北方地区,民间逢年过节有蒸制花馍的习俗,枣花、面鱼、福袋……不同造型分别带有不同的寓意。由于技法独特,部分地区的花馍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33岁的申烨从小受母亲影响,非常喜欢蒸花馍这门技艺。2022年,申烨经过系统培训,开启了她的花馍创业之路。起初,申烨遇到不少困难,面团硬度不达标、花馍形象不够逼真、操作不熟练等都会影响花馍的制作。为此,申烨反复练习,磨练手艺,经过一年的摸索,她做的花馍越来越精巧,深受大家的喜欢。
在申烨的制作间,发酵箱、烤箱、榨汁机等电器设备整齐摆放,面粉、鸡蛋、牛奶、南瓜、红枣等原材料也一应俱全。“制作花馍包括搓、捻、剪、按、卷等十多道工序,使用的工具有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每一道工艺都十分讲究。”申烨一边捏面一边介绍。微小的工具夹在指间,申烨的双手快速而不慌乱,很快就做好了一把“金锁”。
制作时间久了,申烨摸透了其中的门道。在传统花馍的制作基础上,她创新制作出了大众喜欢的“中式蛋糕”“花馍花束”。“自打我把花馍作品发布在网上后,很多顾客咨询订购,现在订单已经排到了正月初八,我们都在加班加点地赶制。”申烨高兴地说。
凭借花馍技艺,申烨也走上了致富路。新的一年,申烨有了更明确的规划与期待,她希望自己再提升技艺,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结合,赋予花馍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力,让更多人喜欢上花馍这项民间手工艺术。(丁德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