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坚定不移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2025-08-06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要用好多元发展条件,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把资源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优势”。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山西考察时高瞻远瞩、战略擘画,为山西推动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指航导向、谋篇布局。三晋大地再次掀起了向转型要活力、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发展的新高潮。

  长治市委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嘱托,坚定发展信心、保持战略定力、积极主动作为,运用历史的眼光、辩证的方法、统筹的思维,把长治放到全球发展大势中去审视、放到全国发展大局中去定位、放到全省发展大盘中去谋划,认真梳理在能源、资源、区位、生态、教育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技术、产业、人才、市场、资金、信息等方面的弱项短板,以田忌赛马的资源配置、弯道超车的竞赛策略,让各类比较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推动全市经济稳中求进、持续发展。

  ■坚定不移把矿产资源优势转化为新兴工业经济发展优势

  长治已探明矿藏有4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296亿吨、铁矿石储量6.9亿吨左右、煤层气储量5700亿立方米、人均约占有水资源量611立方米、电力总装机容量1505万千瓦。依托矿产资源优势,目前已形成以煤、焦、冶、电等传统产业为基础,以光电LED、光伏、信创、电子信息制造、医药、现代煤化工等新兴产业为支撑,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下一步要坚定不移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时代机遇,提振传统煤焦产业企业家二次创业的信心,进一步统一思想,保持定力,坚定有序推进转型发展,大力支持煤焦冶电等企业深耕主业、延伸链条,积极运用数智技术和绿色技术,推进设备更新、产品迭代,不断提升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聚集光电、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坚持培育本土企业、招商引资两手并重,通过延链补链强链,进一步做优存量、做大增量。同时,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因地制宜布局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形成体现长治特点、具有比较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坚定不移把人文历史优势转化为人文经济发展优势

  长治是神话故乡,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神农尝草等诸多上古神话均发源于此。长治古代建筑众多,全市共有古建筑3500余处,几乎村村有古建。有2000多处古代建筑经唐至清,历七朝而不断,展示了近千年来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演变序列,是一部活生生的中国古建筑编年体史书,在全国具有唯一性。发展人文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要科学定位、认真审视长治在世界文明、中华文化中的独特魅力,深入挖掘长治人文历史和文保古建的时代价值,整合全域零散无序的各类文化资源,全力培育具有本土底蕴、现代平台、时代气息的文化发展团队;积极探索文化资源与其他领域的跨界融合,努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演艺”“文化+教育”“文化+动漫”“文化+城乡”“文化+康养”“文化+产业”,精心打造具有长治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产品,不断提高长治的文化软实力和上党文化的影响力,引导长治经济发展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从能源经济向人文经济更广阔的领域转型发展。

  ■坚定不移把区位和生态优势转化为文旅经济发展优势

  长治区位优势明显,地处晋冀豫三省交界,是环渤海经济圈、中原经济区、陇海经济带的交汇点。太焦、邯长铁路与京广、陇海铁路相连,瓦日铁路直通日照港,郑太高铁纵穿南北。境内有5条高速公路,207、208国道纵贯南北,309国道横穿东西。长治机场开通8条国内航线通往北上广等11个主要城市,是山西的重要航空港。长治生态优势独特,有5A级景区“中国最美十大峡谷”之一的八泉峡,以及板山、通天峡、太行水乡、太行溶洞、天脊山等众多自然风景区。所有这些都为长治发展文旅经济提供了先天的优势和坚实的基础。要彻底转变以煤转煤的固化思维,努力克服文旅产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的固有模式,举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坚持体系化统筹、项目化推进、标准化打造、智慧化提升、主题化引流、网络化宣传,充分整合文物与非遗、山川与湖泊、城市与乡村、红色与绿色等文旅资源,全面提升吃、住、行、游、购、娱各个要素,集中打造山水游、红色游、古建游、乡村游等特色产品,逐步开通以山路为经线,以河流为纬线,串点成景,连珠成线的全景太行山水旅游特色线路,持续开展线上与线下、专项与综合、线路与景点、演艺与推介相结合的文旅宣传矩阵,讲好长治故事,传播长治声音,进一步叫响“山西长治、壮美太行”文旅名片,逐步使文旅经济成为长治的支柱经济。

  ■坚定不移把气候和医疗优势转化为康养经济发展优势

  长治气候得天独厚。平均海拔1000米,正处在负氧离子富集层;森林覆盖率达26.8%,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地处“黄金人居带”北纬36度至37度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特别适合避暑度夏、养生休闲;特产品类丰富。有小杂粮王国的美誉,盛产红枣、核桃、黑木耳等各类果蔬,沁州黄小米等太行杂粮声名远播,具有良好的养生功效。饮食结构“主粮杂粮调剂、干饭稀饭结合、南北口味兼顾”,尤其适合老年人养生需求;医疗资源富集。是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有8所三甲医院、1万张床位、2000多名高级职称医技人员,总体实力位居全省第二,医疗资源辐射周边地区。是中医药之乡,拥有600多种野生中药材,连翘产量占全国近40%,党参是全国首个以地区命名的中药材。县县有中医院、乡乡有中医、村村种中药,信中医、用中药的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获批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市。所有这些资源禀赋都为长治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要紧紧抓住国家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机遇,认真落实《健康中国2030》《“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等国家战略布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形势问题,顺应人民群众平安健康、颐养天年的迫切需求,锚定中等收入群体消费需求,结合长治区位、气候、生态、医疗、教育、乡村、文化、历史、风俗等综合资源,高点定位,战略谋划,系统布局,梯次打造,逐步形成涵盖医疗养生、生态旅居、智慧健康等新兴业态,并逐步将康养产业从“民生事业”向“朝阳产业”跃迁,从规模扩张向品质提升转变,从市内、省内、国内康养向全球康养迈进,输出“+生态”“+文化”“+中药”“+农耕”“+医疗”等综合一体的长治康养特色范式。

  ■坚定不移把红色与教育优势转化为推动各类经济发展的人才队伍优势

  长治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东渡黄河抗日,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150多个党政军机构在长治驻扎,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建立了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沿革最久、最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人民军队最可靠的兵员补充、休整训练、后方供应基地。革命战争时期,仅136万人的长治市,就有12万人参军,46万人参战,17万人为国捐躯,孕育了以不怕牺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市登记的革命文物843处,省级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67处,数量均为全省第一。长治还有7所高校、35所中职院校、13所市县党校、1所干部学院。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通过集体学习研讨、专题调研、辅导报告、集中轮训、培训班、学习班等,推动领导干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提升道德情操、树立良好风尚、增强文化自信,全力打造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努力在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要紧紧围绕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战略需要,依托各类高校和中高职院校,本着“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的原则,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赓续红色血脉,树立强市有我的远大志向,认真学习掌握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用技术和可靠本领,为长治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作者:孙敬民 长治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