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区:党建“绣花针”绣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上党区苏店镇党委书记和旭峰谈基层治理

2022-08-01  来源:长治日报  编辑:路璐

  苍山滴翠,夏风微凉,会里村,雨后空气中散发着淡淡的花果香甜;

  棚棚相连,拔节生长,东贾村,座座大棚在艳阳的照耀下熠熠发光;

  石板古道,青砖石瓦,西岭村,西岭老院子里聆听古老历史的回响;

  干净整洁,乡风文明,南董村,文化广场上舞出百姓的幸福时光;

  ……

  走进上党区“一城两翼带全域”空间布局重要地带的苏店镇,广袤田野美丽如画,乡村道路四通八达,特色产业生机盎然,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发展潜能加快释放……一个个活力迸发的乡村振兴典型示范村,绘就出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高质量发展壮美画卷。

  苏店镇总面积80平方公里,下辖29个行政村,人口逾9万人。如何管好一个区位独特、人口众多的乡镇?“基层善治,关键在于党的引领。用一枚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苏店镇党委书记和旭峰找到了破题关键。“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总基调,聚焦“四心四力”党建工作法,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总目标,苏店镇探索实行“1441”工作机制,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春水”,呈现出党建强、产业旺、民风正的良好发展势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要提升基层治理成效,尤其需要锻造一支担当作为的基层干部。和旭峰认为,抓干部就是抓班子建设、抓“领头羊”、抓农村“两委”班子,通过抓干部汇同心,提升领导力。苏店镇以《上党区党组织书记评星定级实施细则》为抓手,凝“星”聚力,为全镇村党组织书记评星定级,增强村党支部书记的争先创优意识。出台《苏店镇规范农村干部“走读”的管理办法》《苏店镇农村“两委”干部坐班制度和代办制度》,着力破解村级服务“人难找、事难办”问题,真正实现了有事靠干部、办事不出村。同时,每周至少一次对主干实行“以会代训”,促使镇村干部把学习的出发点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聚焦到乡村振兴、重点工程、文明创建等重点工作上,切实提升基层党建能力水平。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强化党建引领,就要抓党员守初心,提升引领力。”和旭峰说,党员队伍建设是党组织建设的基础。为此,苏店镇实行“三化三亮六考核”的“336”党员管理工作法。“三化”即党员履职公示常态化、党员管理精细化、发挥党员作用最大化,把党员分成三类,正常履职党员采取正常教育管理,行动不便党员采取上门服务管理,在外流动党员采取远程监督管理。“三亮”即党员亮身份、亮履职、亮承诺。“六考核”即6项量化赋分考核,为党费缴纳、学习情况、组织活动、工作情况、家庭美德和加减分项目,通过党员教育管理“微积分”,求出基层治理“最优解”,持续助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群众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从人居环境整治到修建文化广场,从危房改造到产业发展,从修路到通水,苏店镇以抓服务唤真心,提升号召力。重点抓好十类民生事务,办好32项群众实事,突出“清化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支队伍管执法”“城乡卫生一体化”等重点工作。目前,全镇29个村村村有工程、村村有项目、村村有实事,焕发出勃勃生机。

  要充分发挥党员作用,载体是关键。苏店镇通过抓载体聚人心,提升组织力,真正实现支部工作有场所、党员活动有阵地、群众办事有窗口。以党群服务中心为载体,打造干群密切联系的“主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载体,营造文明乡风良好氛围;以网格党组织为载体,实现基层治理所有要素入网、所有事务进网,确保“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以清廉村居为载体,推动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绘就乡村振兴清廉底色。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如何绘就“产业欣欣向荣、乡村美美与共、生活蒸蒸日上、治理井井有条”的秀美画卷?苏店镇镇正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