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乡县寨上村鸟瞰。 记者 张国平 摄
乡村之美,美在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我市把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推动乡风民风美起来、人居环境美起来、文化生活美起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良好的文化条件。
宣讲进小院 理论润人心
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推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沁润人心,领航乡村振兴
几把椅子,几条长桌,大伙围坐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让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沁润着百姓的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宣讲员宋卫国话音未落,在场群众就开始你一言、我一语,踊跃发言。一时间,潞城区潞华街道婴城社区新居锦绣园小区广场上热闹起来。
这是潞城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小院讲堂”微宣讲,把党的二十大精神面对面、点对点地传递给群众的生动现场。
乡村振兴,思政筑基。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全力做好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引领乡村振兴。
面向基层,建好阵地。目前,全市县、乡、村三级共建设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60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依托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与科普服务、健身体育服务“五大平台”,统筹整合各类队伍资源、阵地资源、人才资源,初步形成了文明实践“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8+N”的特色志愿者队伍。
阵地有了,平台有了,队伍有了,如何把服务真正下沉到基层,让广大群众参与进来?如何让每一个平台都动起来、活起来?
统筹宣传、组织、党校、讲师团等部门力量,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动员政工干部、理论讲师、“百姓名嘴”、乡贤能人等骨干力量,围绕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政策、重点工作等,组建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800余支,常态化开展理论宣讲活动3000余场,形成全覆盖、多形式、立体化的宣讲格局,实现“月月有主题、天天有宣讲”。
“竹板打、响连连,黎城人民笑开颜,惠民政策暖人心,致富别忘报党恩。小康路上手牵手,坚定信念跟党走……”每天下午,在黎城县“文苑”文明实践基地,宣讲志愿者会用快板的形式,向群众宣传党的惠民政策。
“我们要抢抓乡村振兴战略机遇,村党支部把党的二十大精神吃透、摸准,广大群众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加油干,一起过上幸福生活,实现乡村振兴梦想……”武乡县石北乡石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讲堂内,思政老师把党的历史、农村的发展变化讲深、讲透、讲活。
……
理论宣讲“筑同心”,文明实践聚民心。一个个烙着红色印记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成为城乡群众的新去处。在这里,先后培育出“百名典型讲百场”“小院讲堂”“思政课十进校园”“红喇叭小小讲解员”等230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受益群众达50万人次,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化服务“种春风”、教育服务“育桃李”、科技科普服务“施沃土”、健身体育服务“沐阳光”……惠民活动常态化开展,城乡群众精神面貌显著改观,全市涌现出全国文明村镇28个、省级文明村镇137个,文明实践工作迸发出持续的生命力和影响力,成为滋润人心、凝聚民心的重要抓手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神源泉。
“星星”门前挂 胜过人说话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感召人心,赋能乡村振兴
太行山麓,晨光熹微。平顺县阳高乡榔树园村,“十星级文明户”陈国亮拿起扫帚,从自家小院,到房前屋后,再到胡同街巷,一路走,一路扫,一路哼唱着。
“搁以前,各家扫各家。现在,当上‘十星级文明户’后,我就把周边的环境卫生承包了。”陈国亮说。
家家争当“星级户”,人人都是“追星族”。这是我市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成效的一个缩影。
爱党爱国星、勤劳致富星、诚实守信星、团结友善星、孝老爱亲星、文明风尚星、遵规守法星、绿色环保星、卫生健康星、科教文体星……我市将“星级文明户”创评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的重要抓手,示范先行、梯次推进、全面覆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扎深根、结硕果。
宣传广泛,人人“知星”,以评促行。
各镇、村利用乡村“大喇叭”、宣传栏、宣传标语、宣传海报、微信群转发和自创“明白卡”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的重要意义和内容标准,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与此同时,将“星级文明户”创评内容编排成通俗易懂的快板、小品等,进行演出宣传。
黎城县上遥镇将“星级文明户”创评内容及其意义编成小品《找回门上的这颗“星”》、快板《我们都是追“星”人》,在各村巡回演出,好评如潮,形成了以“星”为荣、争“星”晋级的良好氛围。
创评客观,户户“争星”,以评促改。
建立县级主导、镇级主管、村级主抓的组织框架,按照宣传发动、农户自评、小组互评、集体定评、张榜公示、嘉许授牌六个环节要求稳步推进,严格评选标准、评选流程,让创评活动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人家十星你六星,对照看看还有哪儿做得不够,就有了上进心。”沁源县下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尤常胜说。在“星级文明户”创评中,广大群众你争我赶,向“十星级文明户”看齐,一批传播乡村正能量、展示农民新形象的“星级文明户”脱颖而出,带动民风淳、乡风新、村风良。
激励得当,村村“追星”,以评促优。
政治上有礼遇,将“星级文明户”优先纳入入党积极分子行列,优先推荐为村民代表、党员代表、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
精神上有荣誉,优先从“十星级文明户”中推荐“文明家庭”“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对“十星级文明户”颁发荣誉证书,举行集中授牌仪式。
经济上有待遇,采取积分兑换、发放福利,优先承包村集体的土地、鱼塘、荒山等集体经济资源,优先获得信贷支持等多种方式,对“星级文明户”给予经济奖励。
兴盛垴村建立了“企业+农户”结对帮扶评星机制,结合企业发展盆栽苹果项目,“星级文明户”可获得盆栽树苗,“十星级文明户”可优先推荐就业,“孝老爱亲户”每月发放补助金50元。
群众评、评群众,群众学、学群众。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达到了选树一个、教育一片、带动一批的良好效果,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等向上向善良好风尚得到广泛弘扬。
乡音“大喇叭” 劲吹文明风
以文化新风塑文明乡风为抓手,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凝聚人心,助力乡村振兴
“移风易俗靠大家,文明新风进万家。”“喜事新办、厚养薄葬,节俭养德、文明理事。”走进长子县大堡头南小河村,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类文明标语和推进移风易俗倡议书。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我市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持续开展移风易俗工作,弘扬文明新风活动。经过文明滋养,新风正气在乡村“落地生根”。
建规立制,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
2022年,我市细化出台《关于做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市域实际,推出“革除陈规陋习、推进殡葬和祭祀改革、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修订村规民约、加强志愿服务、强化文明创评引领、强化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乡村德治水平、推进铸魂育人、弘扬时代新风”10项重点工作35条举措。
以上率下,担当责任。成立领导小组,下设专门办公室,成员单位涉及教育、公安、民政、农业等32个部门,将重点工作具体化,责任到单位,真正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
三级联动,做文明新风的“倡导者”。
县区统领、乡镇(街道)落实、村级深化,全面加强对村规民约的备案审查,将移风易俗纳入其中,细化明确,在全市所有乡村健全完善红白事报备制度,形成了一体化落实、“一盘棋”推进局面。
强化日常监督,在全市推行“周报告、月调研、季督查、年总结”,领导小组每月针对一个突出问题开展一次调研,总结经验,鞭策后进。
殡葬改革,做文明新风的“推动者”。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为建设城乡公益性墓地开辟绿色通道,在土地征用、手续办理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各县区的殡仪馆建设已全部开工。大力鼓励推行火葬,严格实行土葬管理,积极推行文明祭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让新风移旧俗,乡风更文明。
……
聚焦城乡接合部、交通沿线、村庄街巷、农户庭院、田间地头、河流沿岸等重点区域,我市以县为阵、以村为体、以户为基,进一步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工作,营造人人参与、家家支持的浓厚氛围,掀起村庄清洁行动高潮。
价值引领,做文明新风的“宣传者”。
组建媒体宣传矩阵,第一时间组建“1+2+12”移风易俗宣传矩阵,统筹协调“学习强国”长治学习平台、长治日报和长治广播电视台2家市直主流新闻媒体、12个县区融媒体中心,“I长治”微信公众号、“在长治”APP等新媒体,开辟专版专题专栏,精心策划选题,用好黄金时段,制作移风易俗倡议书、公益宣传画、公益广告,组织采写、播发专题报道,群众知晓度、参与度全面提升。
用活各类宣传载体,发挥农村“大喇叭”“小马扎”“志愿者小分队”作用,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更接地气、更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公益电影放映、音频录播等形式和手段,宣传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的政策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真正让“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号召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乡风民风好起来、人居环境好起来、文化生活好起来,我市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精神动能。(记者 王宏 常珍珍 徐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