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终于能回到讲台,给学生们上课了!”近日,在长治市人民医院心胸外科病房,刚办理完出院手续的王先生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难掩感激之情。作为医院成功救治的首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他的康复出院,标志着医院在复杂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领域实现了新突破,彰显了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实战价值。
突发剧痛!体内“炸弹”随时引爆
半个月前,41岁的王先生在讲台上讲课,因突发前胸撕裂样剧痛急诊入院,疼痛剧烈如刀割,伴随大汗淋漓、呼吸困难,血压飙升至180/110mmHg。急诊主动脉CTA检查结果令人揪心:确诊为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夹层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根部,撕裂范围累及整个升主动脉,且患者合并多年未规律控制的高血压病史,病情极其凶险。
A型主动脉夹层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灾难”,堪称体内的“不定时炸弹”——发病后每小时死亡率增加约1%,48小时内死亡率高达50%,一旦主动脉完全破裂,将瞬间致命。“当时患者的主动脉内膜已完全撕裂,真腔被严重挤压,全身重要器官供血随时可能中断,必须立刻手术才有生机”心脏外科张伟主任说道。
多科联动!拆除“炸弹”抢回生命
面对这例高危病例,医院第一时间启动急危重症救治绿色通道,迅速集结心胸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输血科等多学科专家开展紧急会诊。
“患者病情复杂,手术是唯一希望,但风险极高。”会诊现场,专家们围绕病情展开激烈讨论:手术需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要替换病变血管,同时精准控制血压平衡,避免术中大出血;患者长期高血压导致血管条件差,麻醉和体外循环管理难度倍增。经过细致评估,团队最终敲定手术方案——实施“主动脉瓣膜置换+升主动脉置换+冠脉移植术”(Bentall手术),这是目前治疗该患者的“金标准”术式。
重症医科学团队全力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输血科紧急备血,次日,医院心胸外科团队与麻醉科同心协力,手术室术前准备全部就绪。手术室里,麻醉团队精准调控生命体征,体外循环团队建立循环通路保障器官供氧,手术团队则全神贯注开展操作:切除病变血管、置换人工血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每一步都要求“毫米级精确”,历时4小时10分钟,手术终于顺利完成,那颗威胁生命的“炸弹”被成功拆除。
温暖守护!精心护理康复出院
手术成功只是第一步,术后并发症的防控同样关键,一场新的“拉锯战”随即展开,王先生被转入重症医学科(ICU)接受密切监护。感染、出血、呼吸衰竭等术后并发症风险接踵而至,医护团队24小时寸步不离,动态监测脑氧饱和度、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精准调整呼吸机参数和抗感染方案。1天后,患者成功脱离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转入心胸外科监护室进一步治疗。
在心脏外科,张伟主任每日亲自查房及术后管理,医护团队精准治疗、护理,“最让人动容的是患者的求生欲,即使在最虚弱时,他也会努力用眼神回应我们。”心胸外科护士长郭娟娟说到。经过1周的精心治疗,患者下地活动自如,出院前复查显示,心功能恢复良好,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现在感觉浑身有力气,终于能回到讲台继续上课了。”王先生再次向医护团队鞠躬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