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八一广场,经常能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她带着心肺复苏模拟人、AED 除颤仪等设备,支起简单的 “摊位”,耐心地向过往行人讲解急救知识。她就是长治市人民医院护士、共产党员范潞霞。14 年来,她用这个特殊的 “急救地摊”,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担当,收获了中国好人、中国好护士等诸多荣誉,被新华社、中国之声等多家国家级、省级媒体报道。特别是2024年5月被中央电视台12套《道德观察》栏目专题报道,2025年2月被央视新闻报道,单日点击量超70万人次, 成为大家心中的榜样。
一颗初心,为生命争分夺秒
“看到有人因为不懂急救知识失去生命,心里太不是滋味了。” 范潞霞的 “急救地摊”,源于一次次痛心的经历。在医院工作近 30 年的她,听过太多因错过 “黄金四分钟” 而酿成的悲剧:被食物呛噎的孩子没能等到医生,跑步时突然倒地的少年再也没能站起来……
“我是党员,也是护士,不能眼睁睁看着这样的事反复发生。”2011 年,范潞霞下定决心,要把急救知识教给更多人。她利用下班和周末时间,带着自费购置的教具走上街头。起初,有人质疑 “这是医生的事,跟我们没关系”,有人觉得 “普通人学不会这些”,但她从不气馁:“多一个人学会,就多一分生的希望。”
零下 15 摄氏度的冬夜,她站在寒风里示范心肺复苏;酷暑天的午后,汗水浸透衣衫仍在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14 年里,她的足迹遍布广场、社区、学校,志愿服务超 3000 小时,只为让 “黄金四分钟” 的急救意识走进千家万户。这份坚持与付出,让她荣获 “山西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第八届长治好人” 等称号,2024 年,她更是入选 “中国好护士” 月度人物,还登上了 2024 第四季度 “中国好人榜”,被评为助人为乐 “中国好人”。
一份坚守,把平凡做成不凡
“党员就是要带头干实事,不能怕难。” 范潞霞的 “急救地摊”,没有轰轰烈烈的场面,却藏着日复一日的坚守。为了让普通人听得懂、学得会,她反复琢磨通俗的讲解方式,把专业术语变成 “大白话”,把复杂步骤简化成易操作的 “民众版” 流程。
有一次在公园宣讲,一名大学生准确演示了心肺复苏全过程,范潞霞眼眶一热:“这就是我坚持的意义。” 还有从上海来的游客,学会 AED 使用后感慨:“长治的街头太有温度了!” 这些瞬间,让她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她不仅自己做,还带动身边人一起做。在她的影响下,长治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组建了 “雪芳” 巾帼志愿服务队,越来越多的人跟着她走上街头,把急救知识变成了流动的 “生命防线”。因在志愿服务中的突出表现,范潞霞在 2018 年被评为 “长治市优秀巾帼志愿者”,2020 年入选 “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人物”,2023 年被授予 “山西省巾帼建功标兵” 称号。
一种担当,在岗位上发光发热
“在科室,她是患者眼里的‘好护士’;在街头,她是群众心中的‘急救师’。” 同事们这样评价范潞霞。作为从 “白求恩奖章” 获得者赵雪芳所在科室走出来的党员,她始终以 “雪芳精神” 为标杆,在妇产科岗位上兢兢业业近 30 年,把耐心和细致给了每一位患者。
带教新护士时,她手把手传授经验,常说 “做护理要对得起良心”;遇到突发情况,她总能沉着应对,用专业能力守护生命。“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一名共产党员以身作则的真实写照。凭借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她连年被评为 “优秀带教老师”,还荣获 “长治市优秀共产党员” 称号。
如今,范潞霞的 “急救地摊” 还在继续。从最初的一个人,到一群人;从少数人的不解,到越来越多人的参与,她用最朴实的行动证明:共产党员的样子,就藏在为群众办实事的坚守里,藏在为生命护航的执着中。这抹穿梭在街头的 “白衣”,正是一名共产党员最动人的模样,带着诸多荣誉背后的责任,持续散发着光和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