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吾煤业公司:创新资源“共享” 协同发展共赢
2025-04-08 来源:潞安化工集团 编辑:秦天 |
创新资源也能“共享”?在余吾煤业公司,创新不再是一家单位或队组“独有”,而是能实现“共享”,实现协同发展共赢。
让每一项创新项目都发挥最大的价值。余吾煤业公司每个季度都会开展创新项目评比。评比过程中,7个专业组28个项目同台竞技,优中选优,进行推广应用和资金奖励。这其中就包括14个现场类的创新项目,涵盖了综采、安装、掘进、瓦斯等方方面面的项目。以往评选出的项目只适用于本队组或者本单位,应用推广也只是在自己的“一方天地”。
“今年,我们实时跟踪创新项目的应用情况,并进行推广,打通了各队组之间的创新‘壁垒’,助推井下生产安全高效。”创新办主任王杨介绍。
2月份,该公司创新办公室实时跟踪了掘抽一队设计的“一种用于维修掘进机履带板的工具”项目。这个创新项目是在掘进机进行截割作业期间,履带受力不均匀,履带断裂的情况增加的背景下,队组负责人和员工们经过反复试验,制作了修复履带板的工具。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创新办了解到,这种工具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使用过程中,掘进机履带板修复时间由30-40分钟减少至10分钟左右,减少影响生产时间,提升了掘进效率。维修履带期间还避免了启动掘进机,保障紧掘进机履带板过程中安全可靠。而且整个作业过程不会导致销轴崩弹的情况,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年初,创新办牵头联合机修厂进行样品制作,与综掘二队、综掘三队、掘抽三队进行试验合作,在N2206回顺、N3103底抽巷进行了应用验证。经过3个月的推行,结合队组的反馈,大家得出了一致的结论:之前维修安装履带销费时费力,使用了该工具后,可以简化紧履带流程,工具采用了风源远距离控制该装置使履带板合口,相比倒链紧履带更安装高效。
项目的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中间也需要反复的修改,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良。
工作面收尾期间,一个重要工序是在工作面顶板铺设钢丝绳,队组往往需要铺设13—15趟,不仅如此,在日常检修期间也需频繁裁剪钢丝绳。由于钢丝绳直径较大,在工作面裁剪钢丝绳时,需要2—3人使用大锤、垛斧配合对钢丝绳进行裁剪,每裁剪1道口需20—30分钟,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还存在配合不默契大锤伤人、产生火花等安全隐患。安装预备队结合综采工作面有液压系统及备用转载机起高油缸实际情况,设计制作了本质安全型钢丝绳液压剪切机,这个机器不仅携带方便,安装快捷,使用过程中16根钢丝绳,只需2人配合,10秒钟完成垛绳工作,用时不超3分钟,劳动强度明显降低。而且装置安装有喷洒水装置,可有效防止火花产生。
创新办在跟踪落实过程中,将装置的应用扩展到切割锚索、锚杆、钢筋等物件,联合机修厂进行创新样品制作,并反复对切割刀坐进行优化改良。今年推广应用至综采一队、综掘二队、综采预备队,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
该装置在N2107工作面、S1302工作面、S5207工作面进行了应用,钢丝绳剪切器使用液压千斤顶作为动力来源,在剪切钢丝绳过程中,人工只需操作千斤顶便可将钢丝绳切断,减轻员工劳动强度的同时,避免了员工用大锤剁钢丝绳的安全风险。
今年,该公司创新办打通创新到应用的壁垒,把创新和应用联通,2024年各专业组和创新工作室孵化的优秀创新项目,其中有掩护架在支架回撤过程中的应用、分煤漏斗不停机倒仓系统等五项为矿井层面的工艺革新和系统性创新,已成功应用并持续使用至今;23项属于目前在实际应用适合固定作业地点或者已经成型的创新,可以持续使用;履带板对口插销装置、便携支撑皮带机尾装置等7项为可以推广至其他作业地点应用的创新。
期间,创新办将联合机修厂创新工作室打磨制作样品并在其他工作地点试用,持续联动相关业务科室,对适用范围、应用前景较广的项目,核定推广价值并依照制度进行相应的激励。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技术创新推广体系建设,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期推广、成果转化平台,推进从技术研究到成果应用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与系统发展的良性循环。” 王杨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