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铸大爱 点亮公益路

——记“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获得者陈太山

2025-11-03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牛海燕
   作为我省唯一一位“全国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终身荣誉奖”获得者、中华骨髓库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总队山西大队长治分队队长,陈太山的公益路,从一名普通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起步,延伸至带领百余人志愿队伍奔波一线。十余年间,他以“以身说法、传递爱心”为信念,用热血与坚守诠释大爱,在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帮扶弱势群体等领域,留下无数温暖足迹。

一念触动  花甲老者的热血点燃他的公益初心

  公益的种子,往往在不经意的瞬间悄然播下。早年,陈太山初到工作岗位,一次下乡时,他在献血队伍中看到了一位花甲老者的身影。当老人坚定地伸出手臂,只为给陌生生命多一分希望时,陈太山内心深受震撼。“这是我能做到的事。如果能帮到需要的人,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事。”老人的话,他至今仍记忆犹新。这份触动,成为他踏上公益路的最初动力。

  从1998年第一次献血开始,陈太山将这份初心坚守近30年。2004年,身为长治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的他,主动带头加入中华骨髓库,把对生命的敬畏,从无偿献血延伸至造血干细胞捐献领域。2007年,在北京307医院的病房里,他成功为陌生患者捐献造血干细胞,成为我市第二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当他得知自己捐献造血干细胞能让一位患者重获新生时,他更加笃定:这条公益路,必须一直走下去。

聚光成炬  从“一个人发光”到“一群人发热”

  2015年,我市已有20例造血干细胞成功捐献,但“捐献伤身体”“流程很复杂”的误解,仍像无形的墙,挡住许多人的脚步。陈太山看着亟待帮助的患者,又想起自己捐献时的忐忑,深知“现身说法”才是破局的关键。他主动向市红十字会提议:“成立一支服务队吧!让更多人知道,捐献造血干细胞是件温暖又安全的事!”

  同年12月,山西省首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队诞生。从起草章程、设计队徽,到划分小组、明确职责,陈太山事事亲力亲为:宣传组带着真实故事进校园、进社区;招募组守在采血点耐心答疑;陪护组全程陪着捐献者闯过每一关……2019年,该服务队升级为中华骨髓库山西大队长治分队,他担任中华骨髓库山西大队副大队长。身份变了,可跑一线的脚步没停。雷锋日里,他带着专家讲知识;献血屋中,他拿出捐献者的视频解顾虑。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献血志愿者转身成为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截至目前,长治市入库血样超1.2万份,66个生命因他们重获生机。

一生承诺  以热血赴使命 让善意满人间

  “每一位捐献者都是英雄,我们要做他们最坚实的后盾!”这是陈太山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十年如一日的行动准则。捐献者因秋收怕耽误流程,他带着十多位志愿者两天帮着收完玉米;捐献者没时间往返,他开着私家车每天跑20多公里,精准对接工作,并陪同体检。从捐前动员到捐后回访,他打造“全链条服务”,把温暖揉进每个细节。

  他还发起“月月捐”倡议:“每月少喝一杯奶茶,就能帮血液病孩子多撑一天。”在这份坚持下,志愿者们帮20多个患儿圆了“彩虹梦”,把造血干细胞知识送进校园。

  据统计,十余年来,他个人志愿服务时长超1000小时,团队服务时长超4200小时。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他把一切业余时间交给志愿服务。陈太山的付出也收获社会公众广泛认可与积极反响。一位14岁上海血液病患儿,通过红十字会转来多封信件,分享自己身体好转、成绩进步的点滴。这些信件,成为对他和志愿团队最大的肯定。在陈太山看来,字里行间的生机,比任何勋章都珍贵。

  如今,陈太山已过知天命之年,却依然奔波在公益一线,用行动诠释志愿者的担当。他用近30年的坚守证明:公益从不是一时的热血,而是一生的承诺。正如他所说:“每多走一步,就可能为一个家庭点亮光。这份事业,值得我干一辈子!”(王涵)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