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翻飞 织出精彩人生

——记山西省自强模范乔艳波

2025-10-22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牛海燕

 p19_b.jpg

  乔艳波在缝制黎侯虎。 受访者提供

  在黎城县乔老憨家纺棉制品有限公司里,乔艳波正俯身于工作台前,为一只黎侯虎缝制纹样。针线在他指间稳稳穿梭,布料上逐渐显现出虎形轮廓。

  20世纪90年代,乔艳波和许多下岗工人一样,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种过菜,栽过西瓜,也摆过水果摊,汗水洒遍了田间地头,却总是“辛苦一年也挣不下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注意到,在黎城这个农业县,不少农民自种棉花却缺乏加工渠道。弹棉花——这个几乎被时代遗忘的老行当,在他眼中重新闪烁出商机的光芒。拿出仅有的5万元积蓄,他购进了第一台棉花机,租下三间旧房,弹棉花小作坊悄然开张。

  一切从零开始。喂花、铺面、缝制……每个环节,他都亲手摸索。有时候一忙就是一整天,连饭也顾不上吃。然而创业之路却布满荆棘。一场火灾将小作坊吞噬,更在一次机械操作中,弹棉机切掉了他一多半手指。

  “没钱做断指再植手术,只能放弃。”多年后谈起,他语气依然平静。这次意外,让他成了一名残疾人,但伤残没有击垮他,伤愈之后,他带着那只不再完整的手,继续向前。

  2007年,乔艳波意识到,小作坊模式终将被时代淘汰。他先后去太原、石家庄等地考察学习,敏锐地察觉到成品家纺才是未来方向。很快,他成立家纺公司,大胆引进新型弹棉流水线、电脑引被机、绣花机等70多台先进设备,并建立起有机无公害棉花种植基地。

  近年来,面对互联网冲击和外出务工潮,乔艳波再次迎难而上。他主动学习电商知识,带领企业走线上线下融合之路,与山西易景淘、高平电商中心合作开启线上销售。同时,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发展独具地域特色的黎侯虎布艺工艺品。

  在乔艳波看来,黎侯虎不仅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助力乡村振兴、推动扶贫增收的“新引擎”。他遍访黎城县的乡村,向老艺人请教黎侯虎的传统制作技艺,从造型、纹样到色彩搭配,都力求原汁原味地保留其文化精髓。

  他意识到,要让这门老手艺真正“活”起来,必须与现代生活接轨。于是,他组建研发团队,在保留黎侯虎威猛可爱造型的基础上,创新开发出布艺挂件、车饰、抱枕等系列文创产品,使其既承载传统意蕴,又符合当代审美与实用需求。

  “我们以黎侯虎和黎侯文化为元素,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理念相融合,开发出家纺、服装、手工艺品3大系列100余个品种的特色产品。”在开拓创新的道路上,乔艳波始终步履不停。

  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公司2024年营业额突破1800万元,先后获得长治市十佳工坊、山西省特色产业帮扶基地等多项荣誉。

  企业发展了,乔艳波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做一只黎侯虎,熟练的村民能在照顾家庭之余,每月增收近千元。”他介绍,目前已有200余名村民通过制作黎侯虎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他们当中不少是曾经的贫困户。

  同时,他还与特殊教育学校合作,免费提供设备与技术,帮助残疾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与黎城县残疾人培训学校签约,优先录用毕业生;还结对帮扶多名贫困学生,资助他们学费和生活费。

  2025年8月,乔艳波在山西省第七次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荣获“山西省自强模范”称号。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他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他带动残疾人和困难群众就业的认可。

  如今走进乔艳波的扶贫车间,8 个生产车间总占地达8000平方米,累计带动1000余人就业。这其中,不仅有245名贫困劳动力、36名残疾人,还有5名低保户。数字背后,是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更是乔艳波用实干回馈这片土地的温暖答卷。(牛佳锡)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