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慧芳(右三)入户听民声
“您先别哭,别着急!天塌下来有我顶着,你们一家子不愁没地儿住。”上党区韩店街道府后街社区党委书记申慧芳一边查看房屋受损情况,一边安抚居民李梅香和家人的情绪。
去年秋天,社区网格员巡查到公安小区时,发现李梅香家中着火,且火势有蔓延之势,当即拨打119并告知申慧芳。申慧芳接报后火速赶到现场协调,消防员很快扑灭了明火。李梅香回家后看着屋内一片狼藉,内心差点崩溃:“两个孩子身患残疾,日子本就过得艰难,现在又遭遇火灾,可咋办?”“修房子要不少钱,这钱从哪儿来?”
听了李梅香诉说的难处,申慧芳紧锁眉头沉思片刻,很快想出了办法:“小区有间闲置房,你们暂时住过去,后续事情我来想办法!”随后,他立刻安排人收拾屋子,当晚李梅香一家人就安心住了下来。
接下来的几天,申慧芳多次找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说明李梅香家的情况,最终为他们一家人申请到房屋修缮资金。
如今,李梅香已搬回原住处,她特意带着一面写着“为民解忧办实事 情系百姓暖人心”的锦旗来到社区,亲手交到申慧芳手中,并哽咽着说:“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帮助,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
这是申慧芳日常工作的一个缩影。
自199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申慧芳始终扎根基层一线。2022年担任府后街社区党委书记后,更是把全部心血倾注于39个居民小区、2333户居民。
“是党给了我扎根基层的机会,让我能在服务群众的舞台上实现自身价值。”心怀朴素情怀,申慧芳扎根社区基层治理,一干就是20多年。
刚到府后街社区时,这里老旧小区多、老年居民占比高,部分小区还存在无物业管理、环境脏乱差等问题,是出了名的“棘手”社区。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申慧芳不惧困难,立志要啃下这块“硬骨头”:“既然接过这个担子,就一定要把社区治理好、把群众服务好,不辜负百姓的期望,更不辜负党的信任。”
这份执着,是初心的坚守,更是承诺的担当。
20多年来,为解决鲍村因土地塌陷村民搬迁难题,申慧芳多次奔走于上级部门和煤矿企业之间,熬夜制定搬迁方案,让村民顺利住上新房;为破解府后街社区无物业小区管理困境,他反复调研、多方协调,推动“物业超市”落地,实现无物业小区动态清零。在社区工作中遇到不理解、不配合等情况,他从不退缩,始终把压力化作“为群众办实事”的动力。
“只有把社区党组织建强、把群众服务到位,社区才能和谐稳定。”府后街社区作为单位型老旧小区,治理难度大,群众需求杂,申慧芳以党建引领社区建设,构建起“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小区(楼栋)党小组-党员户”四级组织体系。9个网格党支部、55个党小组像毛细血管般延伸到小区的各个角落,700多名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让党的组织体系在基层深深扎根。
申慧芳创新推行“平急转换”机制,设置政策宣讲、矛盾调解、应急志愿服务等岗位,组织在职党员领岗履职。遇到急难之事,他带领党员群众开展自救互救,让社区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凝聚辖区共建单位力量——通过“双报到”机制,形成“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闭环,整合旧医院急诊楼、闲置锅炉房等资源建成9个网格党群服务站,如今,55个党小组、社区义警巡逻队、“一家亲”公益协会等力量投身社区建设,激活了党员群众参与治理的热情。
经过不懈努力,府后街社区有了党群服务站,外卖小哥、环卫工人有了暖心驿站。小区加装了充电车棚,电动自行车飞线充电问题得以解决,小区环境变美了,居民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多亏了申书记,以前小区没物业管理,垃圾没人清、路灯不亮,现在有了物业,还有党群服务站,平时能在这儿看书、聊天,日子比以前舒心多了。”提起申慧芳,居民王大爷翘起大拇指,“不管是家里有困难,还是外面碰上难事,找申书记准没错,他总能帮我们想到办法。”
“社区工作就是用真心换真心,群众的事儿再小,也是大事。”在申慧芳心里,有一本详细的“民情账”:独居老人需要定期探望,他就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上班族没时间办事,他推出“小蜜蜂”代办服务,让社工跑腿帮忙;居民有文化需求,他打造非遗集市、文艺汇演,让楼道里的“陌邻”变“亲邻”。
在社区建设幸福驿站,可提供托养、日间照料、义诊等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幸福晚年。社区还设立理发室、急救室、自习室等功能室,可满足“一老一小”及新就业群体多样化需求。
截至目前,府后街社区开展各类服务超2000次,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800余件,收集民意诉求2000余条,将“把居民当家人,把社区当家建”的理念落到实处。
刚刚忙完社区共建活动,申慧芳又拿起民情日记本记录:“最近天气变化大,得去看看独居的刘奶奶,提醒她添件衣服。群众的需求随时在变,我们的服务也得跟上,这样才能让大家在社区住得安心、舒心、暖心。”20多年,申慧芳就是这样用脚步丈量社区每一寸土地,用真心倾听群众每一个诉求。(孙娇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