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壶关县的万亩良田边,一架农业无人机迎着晨光呼啸升空,在湛蓝的天幕下划出流畅轨迹。山西“最美退役军人”、壶关县飞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靳飞雄手持无人机遥控器,专注地盯着电子屏幕,当无人机完成作业返航时,靳飞雄习惯性地抬手敬了个军礼,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仿佛在向这片他守护的新战场致意。
2006年,18岁的靳飞雄踏入军营,在侦察兵部队的淬炼中,这个农村小伙不仅练就了鹰般的敏锐,更在夜间渗透、地形测绘等训练中埋下了对空间技术痴迷的种子。2008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开始了航空侦察无人机专业学习。2009年10月1日,靳飞雄参加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无人机方队,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展示我国的军事实力。那一刻,长安街的阳光为靳飞雄的人生镀上金边,这个年轻军人手心的汗水与眼眶的热泪交织在一起:“当时我突然明白,科技强军不是口号,是握在手里的责任。”从此,他对无人机事业更加痴迷了。
2018年底退役后,靳飞雄郑重表示:“军队教会我用科技守护国土,现在该用科技反哺乡土了。”靳飞雄带着在农业领域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想法,返乡第3天便注册成立飞雄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他致力于用科技破除家乡农业生产中老龄化加快、劳动力不足、生产效率低等困局,然而创业之路并非坦途,资金短缺成为横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第一道难关。“最困难的时候,连购置无人机电池的钱都没有。”靳飞雄坦言。好在通过“退役军人创业”绿色通道,壶关农商银行向其发放贷款90万元。这笔启动资金如同久旱甘霖,解了靳飞雄的燃眉之急。他购置了6架专业植保无人机,组建起服务队。
当年,植保无人机费用昂贵、农民对新技术接受度低、前期市场开拓难……面对这些困难,靳飞雄没有退缩。他凭借一腔热忱与执着,带领服务队跑遍了我市4区8县,走访了53个乡镇,为200多个村子的3万余亩田地提供了无人机植保作业服务。渐渐地,靳飞雄团队的业务越来越多,服务范围拓展至河南、甘肃、新疆、内蒙古等地。在团队努力下,除了玉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作物,相关地区的棉花、蔬菜等经济作物也因为使用农业无人机、农业无人车等智能农业装备实现了高质高产。
8年间,靳飞雄带领团队完成了令人瞩目的跨越式发展,从不足百平方米的初创门店,成长为年作业面积超50万亩的综合性农林科技企业。这家集农业生产托管、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飞播造林、职业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农服企业,见证了他从优秀士兵到乡村振兴领路人的华丽转身。靳飞雄也先后获得长治市“爱国拥军模范”、山西“最美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
在企业步入稳定发展期后,这位80后创业者又将战略重心转向人才孵化。他与山西唯美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开展退役军人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出100余名农业无人机操作员,在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中,为1200余人提供无人机技术相关就业创业辅导,他还与华北机电学校、长治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校企合作,进行集中授课、田间教学、实操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为我市现代农业服务培养后备人才……
突破不止于此。近年来,靳飞雄还创办了“太行农服”数字化平台,已实现农资采购、农机调度、专家咨询等全链条服务“指尖办理”,全面覆盖耕、种、管、收、销五大生产环节。
如今,当科技翅膀掠过麦浪,乡村振兴的故事正在云端续写。站在新起点上,靳飞雄又有了新计划,聚焦“低空+”场景建设,让无人机在环保、应急、文旅等领域大显身手。“无人机的航迹没有终点,就像乡村振兴的路要一直走下去。”凝视着渐入云端的无人机,智慧乡村的新图景已在靳飞雄的脑海里逐渐呈现。(朱海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