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影灯下守初心

——记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程杨玉

2025-07-23  来源:上党晚报  编辑:汲士玲
  手术台上毫米级的精准操作,乡间义诊时俯身倾听的姿态,实验室里深夜不灭的灯光——这三个画面,勾勒出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程杨玉的立体人生。这位手握20多项国家专利的学科带头人,用27年时间践行着“健康守门人”的誓言。

  1998年,程杨玉踏上神经外科的岗位,他对“时间窗”的敏感,让无数脑出血患者在黄金6小时内重获生机。“神经外科手术就像拆除大脑里的‘炸弹’,既需要精准的‘图纸’导航,更需要当机立断的勇气。”程杨玉这样比喻他的“战场”。

  今年3月的一天,44岁的任某突发意识丧失伴随呼吸停止1天,靠呼吸机从外院急诊转入市二院。“患者当时双瞳孔已散大固定,入院初步诊断为脑干出血,脑疝形成,脑积水。”回忆起当时的情况,程杨玉仍神色凝重。手术室里,程杨玉在机器人辅助实时导航下精准避开密布的生命中枢。“清除脑干血肿时器械距离呼吸中枢仅0.3毫米,相当于在刀尖上绣花。”不到两个小时的手术后,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脑干出血死亡率极高,是程主任挽救了我爸爸!”女儿任小棠拍下父亲术后首张照片,光影中那双微微睁开的眼睛,正映照着生命的重绽。

  这样的险情在神经外科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自入院以来,程杨玉主刀完成各类高难度神经外科手术5000余台。当同事们惊叹于他完成高难度脑瘤切除术时,他已在思考如何让先进技术服务患者。“早期颅骨缺损修补”技术经他改良后,入选国家卫健委技术推广库,使颅脑创伤患者康复周期缩短30%。

  在他的带领下,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成为国家级神经外科建设中心、脊柱脊髓微创治疗中心、脑昏迷促醒诊疗基地等。他还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在神经外科领域创下本地区多个“首例”:率先引进神经外科机器人开展脑干手术、脑肿瘤活检、功能神经外科手术、脊柱脊髓微创手术、脑出血精准微创手术,率先在本地区开展脑昏迷精准评估和综合促醒治疗,主持《基于意识评估的脑昏迷患者促醒临床研究》,破解昏迷患者促醒难题……在他办公室的墙面上,挂满了锦旗,每面锦旗里都藏着一个医者对生命最本真的敬意。

  早交班室的墙上,挂着程杨玉手书的科训“医术可量化、医德无上限”。他要求年轻医生每周汇报要实现“三个一”:一次有效沟通、一项技术精进、一回换位思考。这种传承已结出硕果,曾经的普通科室已发展为山西省科普教育基地、科创中国-博士创新站、双重点科室等,培养的科室骨干在神经外科亚专业方面均能独当一面。当被问及培养心得,程杨玉望向走廊展示墙上的团队合影:“神经外科是集体作战,我希望每个年轻医生都能成长为学科带头人。”

  医生的战场不仅在手术室。2018年,程杨玉发起成立长治市健康协会,组织开展健康科普、健康讲座、健康义诊等志愿公益服务,为贫困山区农村老人和孩子捐赠学习生活用品。自参加健康志愿公益活动以来,他带着医疗团队走遍全市78个贫困村,建立2000余份村民健康档案。“医生不仅要当救火队员,更要播撒健康的火种。”程杨玉办公室挂着自书的《健康赋》,字里行间透着他倡导的主动健康理念。

  荣誉墙上,“中国好医生”“全国先进工作者”“白求恩式好医生”等奖章无声诉说着一位医者的赤诚,诊室玻璃柜中陈列的头骨解剖模型与脊柱神经传导示教模型静静矗立,与满墙锦旗共同见证着生死博弈间的医者仁心。(马慧荣)

本网站由长治新闻网版权所有  晋ICP备0900487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区可证: 晋B2——20060016  山西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 编号:14103016